1、11月市场走势回顾
11月狭义乘用车总体批发126.08万台,11月批发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4%,11月零售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5%;11月批发环比上月增长13.5%,11月零售环比上月增长14.3%;11月出口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9.6%;11月厂家产销率103%,11月渠道批零率102%;1-11月生产累计增幅8.1%,1-11月厂家批发销售累计增幅7.8%。
由于广州汽车展前后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众多新车上市的刺激、油价下降、十八大提振国民的信心促进了很多潜在消费者出手购车,使11月销量创历年月度新高。美国的QE3实施造成人民币升值,结果使近期合资企业的CKD的价格均降低,而利润增长。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的市场占有率11月达35.1%,创20年来月度最高纪录。而广义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也升高到42.6%。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反弹能否稳住,要等明年二季度才能有初步结论。。
1.1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A. 汽车行业总体概况
12年狭义乘用车增速大幅领先与广义商用车, 11月的狭义乘用车批发增速10%,而汽车增速也是8%,由此形成11月的乘用车拉动。从11年以来的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增速分化,乘用车基本处于正增长区间而商用车是负增长区间,本月的广义商用车重归正增长。11月的乘用车行业零售出现16%的较快增长,由此也推动狭义乘用车仍是消费主动力。
12年的汽车行业投资力度仍保持30%的高位,这对车市未来的充分竞争有很大促进。
B. 狭义乘用车零售好于预期
11年11月-12年1月的连续4个月乘用车的零售销量的同比均出现负增长,随后迎来5-6月的同比高增长,车市逐步走出谷底。这其中11年的10-12月是10年年末政策退出前火爆带来的后遗症,12年1月15%的负增长与2月的29%高增长主要是春节因素的影响,3-4月的增长是春节后市场回归常态的增量。5-6月的高增长有基数和市场回暖的双重优势。7-8月的零售增长应该是总量符合预期,而11月增速稍强。
9月月度零售远低于预期判断。我们对11月的零售预期是113万,实际完成108万,预期偏低5万。9月偏低的原因是中日钓鱼岛争端的事态扩大化带来的车市干扰,这样的异常因素没有估计到如此严重。而11月的预期是100万,实际完成107万,这样的超强增长完全弥补了日系的丢量,超出了预期。
C. 11月日系销量批发压力大
从分车系国别走势看,日系是唯一一个比11年11月负增长的车系。与此同时11月同比销量走势最强的是德系和美系,自主品牌表现也有所恢复。而近期的中日矛盾逐步升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是在所难免的。同时德系和美系、韩系的增长形势喜人,这也是差异化的对华策略的结果。
受到去年3月的日本地震影响,11年7-11月的日系供应链才得以恢复,因此11年从7月开始的日系销量达到较高水平。今年的日系销售势头开局较好,4-6月的厂家销量也是出于高位水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9-11月的日系压力巨大,今年的日系销量负增长有客观原因影响。
日系9月相对8月的日系销量环比下降6.6万台车,10月又环比下降近6万台,但11月环比10月增长7万台,也就是恢复到超越9月的水平。但日系11月批发仍低于同期9万台,如果考虑到正常的季节走势,日系合资品牌的损失达很大。
D. 出口占国产总量近5%
今年11月的泛轿车出口占比为4.1%,较11年11月出现份额1%的份额增长。11年的狭义乘用车出口增长速度似乎很快,但自11年11月以来的出口增长压力已经加大,11年11月开始的出口占狭义乘用车总量已经不足3.4%。12年4月的出口恢复到3.9%,5月上升到5%,6-7月维持在4.9%的水平,8月回落到4.4%,9月回升到4.8%,10-11月逐步回落到4.1%。
分类别看的11月出口份额同比增长是轿车数量增长较多,但11月的SUV出口份额同比下降。11月SUV出口达到SUV厂家批发总量的5.4%,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分级别看的主力车型各级别出口占比相对11年11月都增长。但11月环比11月的份额下降0.4个百分点仍是压力偏大的。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的出口增长也是波动性较大,前期的国有自主的出口表现突出,而今年的合资企业的出口增长较快。随着合资企业的出口力度较大,5月、7、8、9、10月的合资出口数量已经超越民营,近期的的国有和合资企业出口增长较大,但三强鼎立格局逐步形成。
E. 厂家和渠道库存-厂家库存增长很快
3季度的厂商库存出现双增现象,4季度出现厂商库存双降现象。10月随着市场走好,旺销带来的双降现象出现,11月的降幅尤为明显。。2012年2-3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走势主要体现了春节后的补充库存的特征,4月的增库存偏高,因此5月的经销商库存增长明显放缓,6月为了半年冲刺而厂家库存转移到销商库存。7月-9月的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厂家库存增长较快,商家较慢。10月的市场较好,拉动经销商零售超预期增长和厂家库存的顺利下降。11月的降幅尤为突出
今年2-11月的厂商库存补充与去年的情况不一致。去年的2季度的经销商库存增长很小,但今年的经销商库存补充偏多,尤其是6月的厂家库存增长和搬到经销商的均较多。7-9月的产能释放带来厂家库存与经销商库存仍是双增,10-11月的下降改善经销商压力,而10-11月厂家的库存降低对未来的车市是重大的利好。
F. 厂家库存增长靠轿车
去年以来的厂家库存增长是较大的,今年的11月厂家库存76万,较去年同期77万下降1万台。今年同比去年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狭义乘用车增3万台。今年卡车等的库存已经同比下降6万台。今年狭义乘用车的轿车的库存增长很快,这也是合资企业产能逐步到位,经销商库存增长达到相对充裕后的厂家库存随动性增长。总体看MPV的库存增长相对较慢,而SUV库存也逐步达到相对充裕程度,未来的厂商库存增长将逐步放缓。
G. 市场主销车型-合资主导
今年前期的乘用车销量领军车型主要是美系包揽,其中上海通用的主力车型的单车型销量较大。5-8月的市场压力较大,渠道以增库存为主,因此美系厂家表现更突出。长安福特福克斯快速跟进低价组合策略,8月-11月的福克斯的批发零售走势抢眼。11月的大众系车型零售表现较强,帕萨特、迈腾等中高级车表现较强,而速腾、捷达、宝来等表现不错。
自主品牌在主力市场逐步边缘化,哈佛的组合表现算不错,但分开后的自主就没有车型能进入国内零售主力阵容。
H. 轿车厢型结构-两厢轿车结构性下降
轿车市场的两厢车型占比持续下降,今年11月的两厢车型占比降至17.9%,而去年同期是19.4%,下降幅度达到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小型车市场结构性下滑导致两厢占比下降,其次是日系销量受损,其优势是小型两厢车,而美系和韩系多强化三厢车的增长。
I. 狭义乘用车排量构成-本月平均排量1.75升
12年的狭义乘用车排量相对大型化趋势受到抑制。1月的市场受到高端转移量影响而排量偏大,3月的市场平均排量到1.76升。而4-7月的平均排量逐步上升到达到1.77升,9-10月的平均排量下降到1.74升,11月回落到1.73升,较11年11月的1.74升下降0.1升。
去年由于轿车的排量大型化与MPV的排量小型化抵消一些,因此狭义乘用车的排量大型化似乎不太明显。而今年MPV大型化,MPV的7月平均排量2升,10月降低到1.88升,11月微有回升;而11月轿车的1.67升处于1.5-1.6升的主力销量区间之上,且大于11年11月的1.66升,关键影响排量的是日系的B级SUV的销量表现较弱,抑制了排量的大型化,小型SUV崛起导致SUV排量下降到2.07升。SUV市场的格局变化影响乘用车排量走势较大。
J. 狭义乘用车结构性恢复
11月的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市场走势均较强,由于零售拉动厂家销量较快增长。 A00级同比去年11月增9%,环比今年10月增长18%。11月的A级车走势很强,同比增长18%,在狭义乘用车的份额也比去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
K. 品牌促销力度稍有增大
11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促销力度增长放缓,2月节后市场清淡下促销也没有明显增大,3月-7月的促销均在0.6个点左右的高位,竞争激化带来的促销力度增加幅度较大。在日系受阻的10月,车市促销力度稍有减弱。11月的市场促销又有反弹。但主力厂家促销力度相对平稳。具体促销请见下面促销分析的详细资料。
2、12月市场展望
12月工作日同比少了两天,会影响产销量;今年的春节来得很早,春节前购车高峰提前到去年年底,而明年春节比今年春节晚,今年12月份同比销量也有减小因素。而今年大家对明年的预期仍不太好,加上年底销量火爆,因此今年厂家还会藏一些销量,但是日系企业可能加大批发量给经销商补库存,由于变量过多,暂时还无法对12月份的统计销量作出判断。12月份是私人购车的传统最高峰,也是政府和效益好的企业突击花钱的最高峰,厂家为了抢这个大蛋糕和向年度销售目标冲击,都会较大幅度降价,因此这时候买车是最划算的。
3、乘用车市场格局在剧烈震荡
11月份日系企业市场回升,但使市场占有率回到23%以上,是久远的事。另外今年德系企业的市场增长最多,美系企业排第二,韩系企业排第三,法系企业排第四,内资企业虽止跌反弹,但累计增速为负。明年内资企业国内终端销量的市场占有率能恢复到2011年的水平,要恢复到2010年的最高水平极难做到,这个过程使乘用车国内市场格局剧烈震荡。同时潮流决定了SUV仍然是乘用车市场增速最快的车型,估计明年增速降到20%左右;MPV从“高级公务舱”还原到私家多功能车,它的增速将明显提高;轿车市场的增速是最稳定的,但A00和A0级轿车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小,其他轿车的份额将微增,它与广义乘用车的增速将大致一致;增速最低的是微型客车,他的大型化使其市场有扩大的倾向;由于各车型市场增速的差距巨大,也会造成市场格局剧烈震荡。
随着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升高,今年第一次购买新车的客户,比去年同类客户购车的平均价格增大约5%。而更新车的用户,比上次买车的平均价格增加约19%,虽然今年汽车市场总体3%的增长,而购置税增幅超过10%,主要是进口车的贡献。说明了过去减配、降本用技术退步的办法,搞降价竞争的战略已经过时,它是合资自主品牌汽车不受青睐,半数自主品牌企业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走技术退步的路是死路一条。而市场较高速增长的内资企业,都是研发投入大,且出精品车型的;市场高速增长的合资企业,都是引进最先进技术使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安全表现突出,和更多利用电子技术的车型今后将得到消费者更多认可,它也是造成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剧烈震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为什么混合动力大客车有高额补贴
有人对混合动力大客车有高额补贴,混合动力乘用车却没有补贴不服气,这是因为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熟,但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零部件制造才起步,成本和价格均高,在乘用车上推广难。公交大客车数量多,烧污染大的柴油, 是城市污染的重头。公交客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轿车高3倍多,年平均行驶里程比轿车高5倍多,节油率相同的混合动力汽车,每辆公交客车每年比轿车多省油20倍左右,公交公司除能回收混合动力成本外,还会增加利润。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如果有所突破,可推广到消耗国内50%燃油的,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卡车上。这是中国独有的科技推广战略,能使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上最后实现超越。3000-5000辆大客车的高额补贴是要加快这个进程,并验证战略的可行性和完善超越战略。这个目标实现后,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推广会更快。。
5、大城市收拥堵费不可行
最近媒体多次披露,很多大城市筹备收取拥堵费,这在中国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人的信用差,连地铁都有人逃票,用ETC自动收费装置收取拥堵费,逃费的车太多;人工收费或在ETC入口加自动台起的横杆,反而会制造更大的拥堵。如果对所有的车都收拥堵费,明显不公平,因为有些车不走拥堵路段也要交费。另外拥堵费一收,就会对进入市区的外地车也收费,会把刚消失的城市边界收费站都恢复起来,形成新一轮的乱收费。发达国家大城市都不能解决堵车,主要是无为而治——你不怕堵车就进入城市最繁华地区,否则就不进入。用ETC自动收费的全部是信用好的发达国家。大城市筹备收拥堵费是由于受拍卖车牌“治堵”的提示,也想行通过“治堵”发笔小财,可见限购、限行都是歪门邪道,立竿见影的国际惯例是大幅度提高燃油消费税,降低汽车开动率。
6、大城市收拥堵费不可行
钓鱼岛事件使日本成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美国又支持南海4国加剧南海的岛屿争端,以期“渔翁得利”,在汽车行业中,最近美系合资企业市场销量和利润均获得了较大的额外增量。日系企业近几个月为了不刺激中国的经销商、汽车用户和潜在用户明显示弱,故意降低产量和批发量,使经销商库存减少了近10万辆,到年底继续示弱会严重影响业绩,因此在11月份日系企业零售数仅增加了31%,而批发数却增加了72%,不过库存数仍减少近2万辆。但是在年底,日系合资企业可能会用加大批发量给经销商补库存,也使他们全年的业绩不太难堪,这就会使12月份的统计销量存在很大的变数。因此对日系企业的销量既不应该估计得过高,也不要幸灾乐祸,因为现在我国并没有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由于日本大选无暇顾及钓鱼岛,中国海监船已经进入钓鱼岛12海里以内,实际控制了钓鱼岛,日本已经丧失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日本大选后,不论谁执政,都要夺回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加上美国立法明确“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这个问题就没有双赢了,对两国的领导都是一个极重大的考验。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都是只能进没有退路,不排除“擦枪走火”的可能,大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包括处理钓鱼岛问题。一旦钓鱼岛问题进一步激化,日系汽车企业的市场会再度大幅度萎缩,那时的情况比今年还要惨,要想恢复到以前23%的市场占有率是极困难以致是不可能的。最后不论钓鱼岛问题的结果如何,都会大大提高国民的爱国精神,虽然近期可能所付出的代价是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这也就决定了日本及其汽车行业没落的开始。
7、整车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分化
A、整车行业总体状态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数据发布要晚一个多月,因此我们本月只能进行隔月的月度跟踪汽车整车总体运行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2年1-9月的的汽车整车行业的产量1,518.80万台,同比增长7.3%,而整车行业产值18208亿元,增长11%,单车平均产值从去年1-8月的11.6万上升到今年的12万元/台,产品结构回归均衡。12年1-9月的主营业务成本是增长6%,而收入增长6.9%,毛利率从去年的18,5%上升到19.2%,仍处于小幅增长,也就是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原材料成本和汇率等对降低成本很有帮助。
12年利润增长从超高状态稍有回落。12年1-9月的利润增长13%,这主要是去年的利润基数偏低,今年1-9月的销售利润率是9.7 %较去年同期的9.3%增长较大。总体看汽车整车行业的利润表现仍是较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