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首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西安开幕。论坛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主线,“整零协同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年度主题。结合陕西省“300万辆整车”重大产业工程,以西安为重要根据地,进行深度研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针对“一带一路”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全面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在沿线国家发展情况及“一带一路”倡议为汽车产业带来的多方面利好形势。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汽车产业“走出去”带来重要机遇,汽车行业骨干企业应该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化的四个阶段中,绝大部分中国汽车企业还处于第二、三阶段,也就是国内市场为主的阶段。今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时间表,自主企业和外资企业都会加快优胜劣汰,大部分自主企业会被淘汰,只有少数企业才被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汽车公司;同时,外资也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实施深度本土化战略,将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性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吴松泉: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论坛,来给分享一下我们对“一带一路”的一些观点。
在发言之前我首先介绍一下我所在部门,我所在的部门是政策研究中心,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的核心部门,我们现在有大概将近50人,是汽车行业最强大的政策研究团队;20多年以来,我们参与过很多政策的研究起草工作,比如大家所熟悉的04年汽车产业政策、09年汽车振兴规划、12年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汽车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等。刚才几位领导提到的今年以来出台的关税、股比、投资等等政策,我们也参与了很多工作。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一是我们汽车行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等给我们走出去带来的机遇;三是对陕西汽车发展提几点建议。
关于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情况,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我就不多讲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比如,我们有了几家年产销量达到100万辆规模的自主乘用车企业,有了几家产销规模达到世界级规模的商用车企业,我们的自主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主要企业也是紧紧抓住全球化的机遇,研究制定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包括直接的产品出口,海外投资设厂,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等。这个表列了一下我们搜集的主要企业国际化规划和战略。比如说吉利计划在2020年全球2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实现五大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其他的企业,比如,上汽,广汽,长城,奇瑞等等也提出一些战略性的安排。
我们觉得企业经营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利用各种国际资源比如技术,市场,配套,研发,人才,制造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按照教科书来讲企业国际化分为四个阶段,最高阶段是跨国公司经营,中国汽车国际化目前来说是属于第二、三阶段,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积极探索走出去这么一个阶段,还没有成长为真正的跨国公司,但是也有吉利和少数零部件企业基本已经进入跨国公司阶段。
一、汽车产业“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情况。
汽车行业走出去总体上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整车出口情况,2017年我们汽车出口92万辆,增长速度超过30%。这个数据是我们剔除了非汽车的数据,与海关发布的数据不一样。乘用车出口量大于商用车,占总出口量的66.4%,其中轿车是第一大出口车型,载货汽车位居第二;随着出口产品质量和结构的优化,小轿车和货车出口平均单价略有提升。
二是汽车零部件出口,我们去年是686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全球来说是很大的。总体上来讲,我们汽车零部件出口以对发达国家出口为主,同时以外资企业出口占很大的比例,当然整体上还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占比比较高。
三是我国汽车出口以自主品牌企业出口为主。2017年前五位企业是,上汽、奇瑞、北汽、江淮、华晨等。上汽的数据包括了下属合资企业上汽通用的数据。
四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已经从当初单一的产品贸易,逐渐向技术、人才与资本共同输出的海外产业战略布局转变。在主要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一些主要的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进行组装生产,前年的统计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规模超过了30万辆。
五是国际并购是自主企业获得技术、品牌、市场等的重要方式,虽然吉利等汽车企业有一些国际并购案例,但是这几年我们整车企业并购数量还是少;整体上还是主要集中在零部件领域。
“一带一路”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汽车出口市场。我们也是整理了一下数据。
一是就整车来说,我们去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车出口量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前三位国家分别是伊朗、越南、菲律宾。对“一带一路”国家汽车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49%。应该说“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成为我们出口最多的市场。
二是零部件出口方面,2017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占比为24.3%。2017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零部件出口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泰国和印度。当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我们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市场。
二、当前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面临重要机遇,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
1、来自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国务院发布文件也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并且将汽车列为重点行业之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内容,比如自主品牌方面提到2025年若干家自主企业产销量进入全世界前十,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支持汽车走出去还有其他文件,这些文件涉及到了宏观导向,战略,出口资质管理,出口基地建设,财税支持,贸易便利化,FTA等。
2、“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落地及中欧班列拉动我国汽车出口。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我国与相关国家在能源、交通、基建等设施联通项目,这些项目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刺激汽车消费,同样也给我们商用车出口带来机遇。我查了一下数据,中欧班列2017年大概有3600多辆班列去欧洲,中国中亚则有2600多班列。应该说中欧、中亚班列的开通对我们汽车产品出口带来了重要利好,比如,可以大幅度节省运输时间,但是运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据我了解,这几年我们地方政府包括物流运输企业、汽车企业在通过铁路运输、出口中亚和欧洲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政策,比如运输成本补贴等。
3、自由贸易区是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降低汽车产品的关税,包括降低汽车投资壁垒。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了自贸协定,其中涉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15个,包括中国和东盟自贸协定、中国和巴基斯坦自贸协定以及中国和新加坡的自贸协定等等。巨型FTA,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正在推进。正在谈的自贸协定,也涉及多个一带一路国家。
4、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这个也是政府推动,建议企业多关注和充分利用。截至2018年4月,由我国投资主体在境外设立并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的合作区共20个,分布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非洲国家,成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及中非工业化合作战略和对外投资的重要平台;沿线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园区:泰中罗勇境外产业园区(商务部确认考核)、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商务部确认考核)、印尼中国综合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
5、多维金融体系助力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和平台对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各方面的金融支持。企业应善加利用。
6、国际产能合作机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国际产能合作。我们主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的开展海外投资,我们也查了一下数据,“一带一路”国家大概有64个国家,这64个国家当中能够生产汽车的有22个国家,其中去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有8个国家,沿线有多个国家希望发展汽车生产,这为我们企业开展海外生产提供了机遇。我们去年承担了工信部委托的“一带一路”汽车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发现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发展汽车产业,希望中国企业在他们那投资,进行本地化生产。对于具备汽车生产条件的国家,我们企业应该要好好研究,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当地投资和生产的可能性。
7、“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空间大,需求层次多。“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从几百美元到五万多美元,市场发育状况由千人汽车普及率从几十辆到几百辆,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不同,这些汽车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多层次、多元化特点。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汽车销售量占全球汽车注册总量的16.08%,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这个表我们收集整理了一下一带一路国家人均GDP的情况,人均1万美元以上的有20个国家,大部分国家是1万美元以下,这些国家的汽车消费处于初级阶段,需求层次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性价比。这样对于我们自主企业来讲,我们产品性价比比较高,在这些国家具有明显优势。
8、对外开放将助推我国成为全球性汽车出口基地。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税的调整,二是对外资投资限制的取消。今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到2022年全面取消对外商投资整车领域的限制,今年首先放开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应该说关税下调和股比限制的取消,将深度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并将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判断,也许10之内,大部分自主企业会被淘汰,只有少数企业才会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汽车公司。外资企业会加快优胜劣汰,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资企业都会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关税下调、股比开放,意味着我们汽车行业进入一个开放竞争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基本特点是微利、行业整合和全面创新,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整合就是优胜劣汰,全面整合。对外开放将直接推动很多政策的调整,汽车产业面对产业变革+政策变革的新形势。对外商投资汽车整车的限制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重要基石,现在这个基石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带来很多政策上的变革,政策的变革和产业的变革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调整。
刚才几位领导也提到了产业变革,这对我们产业的格局、形态、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都会产生影响。乘用车关税由25%降到15%,零部件从10%降到6%,我们认为,关税调整一定要和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就是要适度保护。我个人认为,其实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是一个过度保护的关税,中国汽车关税是20年前加入WTO谈判的时候定的,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主要合资企业已经具备了对欧美国家出口的能力。关税的调整,虽然会增加进口,但对国内生产影响不大。
对外开放和关税的调整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大部分乘用车合资企业,外资将逐步实现控股。对于商用车来讲,随着外资对合资商用车企业贡献包括技术、品牌方面贡献不断提升,未来有一天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外资实现控股甚至独资后,其在华汽车企业的定位肯定会有变化,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肯定会考虑出口。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觉得在很多年之后,中国的汽车出口规模肯定会远远超过今天,我们也大胆预测2025年或晚几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500万辆,甚至是更高的数字。
下面这个表格列了主要国家的汽车出口占比,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汽车出口比例是非常低的,而很多国家汽车出口比例都超过了50%,很多国家都是大进大出。
三、对陕西省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结合新的形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快制定《陕西省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和支持。现在陕西已经了总体规划,建议制定出口的专项规划。
2、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建设陕西汽车出口基地。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可以利用欧亚班列的优势,促进与沿线国家汽车产品贸易;同时也辐射我国西部地区。当然也需要政府给予一些支持。
3、引导和支持本地企业海外投资,与零部件企业联合走出去。
4、加强对各地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产业集聚、差异化发展。按照产业链发展、集群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重点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各地市要结合本地情况,制订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招商方案,园区建设等。
5、研究支持重卡、新能源汽车等陕西省优势汽车产品出口。陕西有陕汽,是国内主流的重卡企业之一。中国的重卡性价比比较高,虽然在技术上和外资品牌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价格优势很突出。新能源汽车,我也注意到吉利和比亚迪在这里都有工厂,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成本、商业模式、产业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具备了一定的出口能力。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一半,2017年排名前10名的新能源企业当中,中国企业有四家,包括比亚迪、吉利等在陕西投资的企业,建议陕西方面积极研究,企业也积极考虑,是不是考虑积极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