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敲定新能源汽车范围 非插电式落选
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否属于新能源汽车并获得政策支持的争论有了结果。新华社昨日报道,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反复论证后,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划为新能源汽车,将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划为节能汽车。
据起草《新能源汽车规划》草案的相关人士透露,《新能源汽车规划》今年能否出台还不好说。昨日,某车企相关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下称《新能源汽车规划》)去年6月下发企业征求意见,由于《新能源汽车规划》草案未将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只被列为节能汽车,只能享受3000元的补贴,很多车企随后都对此提出了意见,希望将节油多的混合动力车也列入新能源车范围。理由是,混合动力是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的节能技术。
此后,有关方面对此进行了修改,明确将加大对混合动力的扶持力度,如消费税的减免等。就在不久前,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还希望企业不要放松混合动力车的研发,理由是油电混合正是今后主要拓展的技术路线,放松就吃亏了。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相关负责人向与会的车企相关人士明确,如果是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就是节能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正抓紧开展15项充电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电能计量、充电设备技术条件、充电站安全等多个方面。其中,工信部牵头制订的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已通过审查并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后将在25个试点城市实施。
2、购车加价费拟开征购置税 被指或加重买车人负担
加价购车的车主可能将增加购置税支出。国家税务总局起草了《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修订稿拟对购车款之外的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统一开票征税。修订稿中称,此举并不意味着对加价售车是否违法予以肯定或者否定。
消费者购买紧俏车型,经常被要求加价提车或在4S店内做价值数千元的车内装饰,而目前这部分消费金额并未开具在机动车销售发票上,因而不用缴纳购置税。而根据《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今后,加价费、装饰美容费以及增配费(如增配GPS、倒车雷达等)也拟统一计入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
修订稿原则规定,应推行车辆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开票管理。修订稿增加并完善相关规定,统一价外费用政策,增加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三项,剔除保险费、上牌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三项。
国税总局称,汽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是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购车价外费用。价外费用避税风险较大,属于反避税范畴,而代收代交保险费等容易确认,避税风险较小。现行规定既不合理,也与增值税等其他税种规定不一致。
税务部门要求把车辆价款和价外费用全部开具在同一张机动车销售发票上,主要是便于控管,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也解决目前有的费用开票、有的不开票、有的开机动车统一发票、有的开其他发票的混乱状况。修订稿还明确,凡不按规定开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应依发票管理办法对经销商进行处罚。
3、库存危机加重 经销商让利自救引爆价格战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整车企业库存为63.54万辆,比2010年年底下降17.13万辆,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终端销售渠道的库存压力却与日俱增,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
今年6月份,即车企半年报行将出炉之际,库存问题日益明显,于是不少车企把库存压力转嫁给了处于行业弱势地位的经销商。为了清理库存,维持生存,部分自主品牌经销商率先吹响了市场价格战的号角。
进入7月,日系、德系等合资品牌车型的降价潮来得格外凶猛,让利几万元的不在少数。自主品牌车型优惠幅度较为微弱,有部分车型维持在万元上下,绝大部分车型基本维持在几千元左右。衡量库存的一个重要指数是库存周期,一般来说,45天是正常状况,超过60天便已接近库存上限。不少经销商的库存周期已经超过了45天,向60天的上限逼近。总体来看,合资品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略小于自主品牌。“钱都是从银行贷的,现在实际上每天都在赔钱。”某自主品牌经销商表示。
4、通用拟8500万美元回购上海通用1%股份
通用汽车公司CEO丹尼尔?埃克森(Daniel Akerson)在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表示,预计通用汽车公司将完成与中国上汽签订的回购上海通用1%股份的协议,从而将对上海通用的持股比例提50%,
埃克森表示,通用汽车公司早在2010年已经将回购1%上海通用股份的意愿告知了其中国合作伙伴上海汽车集团,预计通用汽车公司将出资8500万美元回购这1%的股份。埃克森在公布通用汽车公司201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的会议上向金融分析师们表示:“我们拥有回购这1%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并且期望这样做。”
目前,通用汽车公司持有上海通用49%的股份,上海汽车集团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2009年,通用迫切需要筹集现金以避免破产。根据当时通用和上汽达成的交易条款,通用有权回购出让给上汽的1%上海通用股份。过去一年中,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的新合作模式颇显成效,因此中国市场对通用汽车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贡献,毋庸置疑。
5、跨国巨头入驻二手车忙 成败与否未可知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节节攀升,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也渐渐的步入正轨,巨大的市场面前,不仅是国内的商家看中了这块“蛋糕”,外资也在不断地注入。2008年左右,全球最大的二手车巨头——美翰集团已经在上海、深圳成立了拍卖公司;与双日株式会社(日本六大综合商社之一)、苹果汽车网络株式会社(日本三大二手车连锁企业之一)合作的艾普二手车也在全国开了50多家二手车加盟店。2008年8月中旬日本二手车零售商Gulliver集团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公司,这个日本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二手车交易商在中国的名字是“概誉”,该公司在日本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二手车拍卖,目前它正在积极为进入中国二手车市场做准备。
这些二手车外资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的初衷都很简单:中国二手车市场的“蛋糕”太大了。在他们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小算盘:中国汽车工业井喷始于2002年,根据5年到6年换车的普遍规律,中国汽车史上第一个换车潮于2008年到来,紧接着中国汽车史上第二个换车潮将于今年拉开帷幕。外资巨头入驻中国二手车市场,无外乎想以先进的发展模式、雄厚的财力来撼动中国二手车市场,将中国这块大市场纳入自己的跨区域的经销公司,实现自己的跨区域销售。但是今年汽车市场却出奇的冷淡,并没有按照规律那样的出现大规模的换车潮流,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反而出奇的淡,已经进入下半年,汽车市场仍然是冷淡,这样不规律的行为着实令汽车商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普遍看好的中国二手车市场不管从前景来说,还是“钱景”观察,都毋庸置疑的很值得期待,外资的强势入驻,或许给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带来很多契机,进而是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外资想在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占据半壁江山,这似乎是望梅止渴的想法,传统的中国二手车市场,有其自己的特殊行情,先进的不一定就合适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倒是可以借鉴,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过程,未必能马上吃得消。
从外资公司的自身情况来说:具有在二手车经营、拍卖、评估、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实力。这些外资公司关键还是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发展模式,但是这些实力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二手车市场似乎诱惑力没有外商们想象的那么的大,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传统二手车市场来说,目前这些“卖点”却不足以成为外资颠覆中国传统二手车市场的理由。
当外资巨头企图渗透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时候,占据中国二手车市场主体的小型经纪公司依然生存顽强,尽管近几年利润越来越少,但与外资经销公司相比,他们在二手车市场的生存显得潇洒许多。尽管二手车市场的相关政策在不断放宽,但各地却有不少潜规定使外资公司无法立足。尽管外资经销公司可以自由进行二手车的买卖,但在全国的跨区域的销售计划却频频受阻。如在河南、山东等地方,他们无法顺利注册分公司。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中国消费者的二手车消费观念。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互通有无,发展中的中国二手车市场欢迎外资的入驻,毕竟开放的经营模式才能赢得持久的发展,当然,外资想彻底的融入,占据中国市场,还需要看中国消费者是否能接受,中国商家们是否答应。
6、惕外资垄断中国零部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