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第376期
发布时间:2013-07-18 17:17:10 浏览量:1849次
|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做贡献 |
|
|
详情 |
|
1.购降价车型将可避免“多缴税”明年将实施 |
一辆厂家指导价15万元的汽车,车企官方统一降价3万元或经销商普遍给出3万元优惠,购置税是按15万元还是12万元为基数来计征?长期以来,因为税务部门 对购置税的最低计税价格一直实行的是定期更新,往往最低计税价格很难跟上市场迅速变化的价格行情,所以碰到以上情况时,消费者常需要按照降价前的价格作为 基数缴纳购置税。不过,这一现象今后将能得到改观。
日前,国税总局发布相关公告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将实时核定每辆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并下发各地执行。这意味着车主在购买降价车型时能避免“多缴税”。
现状: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定期核定
普通消费者个人购车,一般都要缴纳购置税,这也是购车时最大的税费支出。国家为鼓励小排量车型消费,曾对1.6L排量以下车型给予购置税优惠,但2011年开始,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
征收购置税需要有一个征税的基数,一般是以购车的发票票面价格为准。但税务部门会制定一个最低计税价格,即征税基数不能低于该最低计税价。当前这一最低计税价格的形成是采取定期采集、定期核价的方式,即由机动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机动车生产企业驻我国办事机构或总授权代理机构,以下统 称机动车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每年共六次采集机动车的出厂价格和市场指导价格。税务总局根据采集到的价格信息,按照《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规 定,每年核定、下发六期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问题:购车者容易“多缴税”
国税部门在下发最低计税价格之后,4S店往往会在发票票面上写上等同或接近最低计税价格的数字。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即消费者实际购车价格比最低价税价格更 低,这样就被“误伤”了。不少车主此前都遇到过类似需要“多缴税”。比如,佛山一家美系品牌4S店老款车清库,降价幅度低于厂家指导价超过3万元。购买者 杨先生表示,办理购置税时国税部门称发票价格太低,要按最低征税价格计征,而最低征税价格几乎和厂家指导价没什么区别,光这一项就白白多花了几千元。
为提高车辆购置税车价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使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更加及时,从明年1月1日起,税务机关将实时采集每辆车的价格信息,由税务总局按照规定,自动核 定、下发每辆应税车的最低计税价格。税务部门表示,这种采集价格信息与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方式既解决了企业在税务机关价格信息采集期结束后上市的新车型无 法单独报送价格信息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机动车出厂价格与市场指导价格调整与税务机关最低计税价格调整不同步的问题。 |
| | |
|
2.钱荒高库存单车利润低经销商资金链遇夹击 |
从6月初开始爆发的银行“钱荒”逐渐波及汽车行业,加上厂销矛盾、高库存和利润降低等老问题,汽车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7月1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月流动资金“紧张”的经销商比例从上月的10.8%大幅增至27.8%。
遭遇“钱荒”
上述调查显示,6月经销商流动资金、融资状况、吸纳就业人数状况均差于上月。大部分经销商的流动资金能满足基本运营需要,但感受到了“钱荒”带来的资金压力。认为流动资金“一般”的经销商比例占40.9%;流动资金“紧张”的经销商比例从上月的10.8%大幅增至27.8%。
此外,经销商在融资方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63.5%的经销商认为融资难度“一般”,认为融资“容易”的比例从上月的47.9%锐减至20.9%。
而从后期来看,七八月份是传统销售淡季。虽然在央行定点“放水”之下,银行“钱荒”负面影响正逐步消弭。但业内预计,经销商七八月利润仍将处于低位,库存可能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经销商而言,第三季度运营压力及资金风险很可能进一步加大。加大的原因除了上述的钱荒,还有高库存、利润低等因素。
利润变薄
当然,突如其来的银行“钱荒”只是经销商资金紧张的一个大环境因素,最根本原因在于车市表现与厂商扩网矛盾下的高库存和单车利润摊薄。
从市场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3%,增速高于预期。但是,第二季度增速逐月回落,其中4月、5月、6月产量增速分别为15.3%、13.5%、9.3%。在增速回落的同时,经销商库存一直处于高位状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4%,比上月增加了4.8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整体市场终端库存深度为1.83,环比上升0.06,同比下降0.14。(库存系数>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
库存车过多导致资金占用率过高的问题日益严重,经销商运营压力及资金风险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各大汽车厂家渠道网点的不断扩张,同城同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将经销商的利润大幅摊薄。 |
| | |
|
3.受股市大跌 二手车源应声而减 |
南方都市报报道:虽然二手车不似一手车那样受季节和市场策略的影响波动大,淡旺季明显,但也随着经济形势的起落而受影响。近期,二手车市场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出现收车难的现象,而这些原因中也包括近期的股市下跌及银行“钱荒”。
7月是传统的车市淡季,不但一手车市表现不活跃,就连二手车也比上个月冷清。
4S店抢走部分车源
虽然车商们普遍认为,除了年头年尾,其他时间都是淡季,但有二手车商觉得,与前面的几个月相比,这个月二手车市显得更为萧条。
二手车的销售与货源有很大关系,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大多偏爱日系车,因为日系车经济省油,质量稳定的口碑在东莞根深蒂固,其保值率也比较高,在二手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而今年收到的日系车数量却在减少。
有二手车商分析,二手车的一部分车源流入了4S店,由于4S店加大置换服务的力度,其评估价格一般比二手车行高,一次车主更愿意将自己的车拿去4S置换新车。此外,在经营二手车上,4S店比二手车商更有优势。因为4S店不需要靠二手车来赚钱,并且配套设施丰富,场地也是现成的,其工作人员可以“身兼多职”,很大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也有些二手车行选择与4S店合作,作为4S店消化所置换二手车的渠道。然而7月份一手车市的低迷,也影响了二手车市的车源,特别是一些价格较高的豪车。中亿二手车副总经理陈浩军认为,最近受股市大跌及“钱荒”连锁反应的影响,许多消费者推迟了换车购车计划,观望气氛浓厚,因此4S店的置换业务也不太活跃,从而导致二手市场的车源相对紧缺。
广州限牌致车商压价
二手车源吃紧,与价格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广州限牌,导致广州大量二手车外迁至东莞,为此有广州车商特意在东莞设分点,这样就增加了二手车的外迁成本及人力、物力支出,而这些成本,车商一般会分摊在卖车者头上,这样就会将收车价格压得更低。
从长远来看,二手车商们还是抱乐观积极的态度。多数车商认为,东莞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0万辆,从市场规律来讲,目前正是换车的高峰期,二手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
| | |
|
4.北京上半年新车二手车交易下降 |
北京日报报道:京城车市增速急踩刹车。昨天,从北辰亚运村车市信息发布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交易新车27.94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0.64%,低于全国车市增速12.98个百分点。支撑新车交易的二手车市场今年也放慢了脚步,上半年累计成交过户31.9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0.09%。
与去年北京新车交易猛增45%,二手车交易暴涨74%的行情相比,可谓是“踩了急刹车”,今年经销商普遍感觉日子不太好过。在亚运村车市,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从今年2月份的12.4%降至6月份的6.15%。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限购后,北京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支出普遍上升,新车单车购买价格上升了88%。
“去年车企对置换购车投入大笔补贴,车市销量大增多少有点透支消费能力,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二手车销售不畅,旧车车主惜售延迟车辆更新。”北辰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分析,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北京,已经越来越具备成熟车市的特征,二手车交易规模超过新车成为常态,置换购车因此成为新车销售增长的“发动机”。
但各地严格的环保限迁门槛,让北京老旧二手车外迁比例直线下滑,上半年,本市二手车平均外迁率仅为40.1%,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2%。不过,上半年二手车累计成交量还是比新车高出14.06%,新旧车交易比例为1:1.14。在老旧车外迁受阻后,旧车报废领取补贴再购置新车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现实选择。上半年,北京报废车占老旧车淘汰总量的比重从去年9.2%上升到了25%。
上半年,德系车销售依然强劲,帕萨特、奥迪A6、朗逸、宝来、迈腾、速腾几乎把持了北京汽车品牌销售排行榜前列,DSG风波似乎并未影响到消费者对德系车的信心。日系车的销售也逐渐恢复,其中丰田霸道已重回北京进口车销量排行榜首。
另据了解,今年汽车企业普遍减少了以旧换新的补贴车型数量,甚至降低了补贴额度,这成为置换购车下降的重要原因。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北京市场能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车型减少了一半左右,消费者兑现补贴额度的周期也相应拉长。
预测,今年下半年车市经营会更艰难,尤其四季度汽车“三包”实施后,售后纠纷和诉讼可能明显增加。而从长期趋势看,京城车市将进入平稳销售期,不太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行情。 |
| | |
|
5.质保护航 二手车商急求脱困 |
随着今年下半年广州汽车置换政策的放宽,在新车销售受益的同时,二手车市场也有望开启一扇光明的大门,二手车交易或迎来一个爆发期。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部分二手车商开始升级转型,提升服务。相比起传统车商靠差价赚取利润的做法,他们开始酝酿甚至推出车辆售前售后的质保计划,以期恢复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信心。在汽车三包政策将于今年10月1日推出为新车消费者提供保障之时,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表示,二手车的服务也在积极提升,像目前部分二手车商推出的这种质保规定,将有望得到其它大型二手车经销商的认可并模仿。
第三方售前检测后再销售
事实上,从去年有些车行通过网上竞拍的方式购得本地指标车的情况来看,购买事故车的风险仍然不可低估。一家本地经销商表示,曾经在本地一家大型经销商集团处拍得一辆事故车,结果在卖给消费者之后到4S店检测时才发生问题,因此也产生了交易纠纷。鉴于此,目前部分大型车行开始寻求与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形成合作关系,在销售前先通过对方开具检测报告,使车辆的真实情况可以客观体现出来,以方便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前了解车况。
售后新措施保修可达半年左右
认证二手车主要针对五年内或行驶8万公里内的车型,而提供质保的二手车,主要根据行驶公里数进行为期三个月或5000公里的保修,保修范围主要包括发动机、波箱以及传动部分。同时,还针对在该店购买车辆的客户,推出一系列美容、保养类的增值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汽车三包政策将于今年10月1日推出为新车消费者提供保障,也带来了消费观念的升级。在如此背景下,二手车商推出的质保新措施具有积极意义,也将有助于提振人们对二手车市的信心。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表示,在近年出台的二手车交易合同上,虽然也要求车商对销售车型作出详细描述,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难以被市场经销商接受,像本地少数二手车商推出的这种质保规定,将有望得到其它大型二手车经销商的认可并模仿。
市场: 质保二手车多为5年内车型
目前实施质保的二手车多为5年内车型。保修时间也主要是三个月到半年不等,保修范围主要包括发动机、波箱以及传动部分等关键零部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少数二手车经销商承诺对5年左右的车型进行质保,主要是这个范围内的车辆质量相对稳定,故障率较少,对于经销商来说,实施质保规定也会比较保险。(南方都市报) |
| | |
|
6.日产与雷诺14款新车共平台 共用80%零件 |
日产与雷诺结缘已达13载,双方在多个领域已达成合作,而随着当今模块化的生产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日产与雷诺联盟也将共享CMF模块架构,双方采用该平台打造的车型零件共通率可高达80%。未来基于CMF模块平台,日产-雷诺双方将投产多达14款新车型,其中日产拥有3款;雷诺将推出11款。网通社了解到,采用该平台打造的首款日产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首款雷诺车型在明年推出。

日产-雷诺联盟旗下的CMF模块化平台具有灵活的可调节模块,类似于大众MQB平台。该平台可打造紧凑型、中型车以及中大型车和SUV车型。未来日产与雷诺大部分车型都将采用CMF平台打造,以节省双方造车成本。到2020年日产-雷诺联盟将基于该平台打造14款新车型,其中雷诺为11款、日产3款。
在CMF模块化平台上,日产与雷诺将共同打造多款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CMF平台打造的两款相同级别的车型零件共同率可高达80%,大规模的零件共通率可使造车资金利用率提升,未来凭借CMF平台的全面应用,雷诺-日产联盟的经济效益也有望进一步提升。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多款车型大量采用相同零部件或将留下隐患,原因是在某一零件出现故障后,涉及车型的范围也将是大规模的(此前丰田曾因多次同一共享零部件缺陷,全球召回近千万已售出车辆)。
CMF平台全称Common Module Family,意为“公共模块家族”,其模块架构也正是由4大生产模块组成,分别为发动机模块、驾驶舱模块、前部底盘以及后部底盘模块。每个模块可根据不同级别车型进行调整,使其拥有打造跨级别车型的能力,在CMF平台中不同车型也可采用相同零部件,使车型成本大幅降低。
CMF模块平台的应用,将为日产-雷诺联盟带来30%-40%的成本节约,主要节省项目包括零部件的采购与车型设计研发的费用。目前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全新平台以降低成本,其中大众MQB、MLB平台是模块化平台的代表,通用集团的全球平台也拥有打造多款车型的能力,丰田与本田也均推出类似模块化的平台以节约资金,可见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也是未来各车企研发的方向之一。

根据日产-雷诺联盟计划,到2020年在CMF平台架构上衍生的车型将覆盖全球市场,其中日产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奇骏与全新逍客有望在今年年底与消费者见面,而基于CMF平台打造、成本降低后的新车型将迎来市场的考验。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