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2858-12月29日
发布时间:2014-12-29 13:27:59    浏览量:1902次    

新闻标题

 
产品信息  
1. 预售9.98万起 长安福特福睿斯明日上市  
2. T600将推改款/四驱车型 曝众泰新车计划  
3. 2.0T版本八秒“破百” MG GTS官图发布  
4. 外观更动感 国产沃尔沃XC60新车型谍照  
行业信息  
5. 股权变更完成 长安铃木立“50万军令状”  
6. 全球总裁三度赴华督战 雪铁龙押宝SUV  
7. 新能源汽车推广再现路线之争 插电混动PK纯电动  
8. 揭秘4S店汽车维修“宰客”之道:店不大也欺客  

新闻详情

 
1.预售9.98万起 长安福特福睿斯明日上市
 

 2014年12月30日,长安福特全新三厢车“福睿斯”将于天津正式上市,这款基于福特Escort概念车打造而来的车型曾于2014北京车展首发。据悉,新车将推出四款车型,此前官方公布的该车预售价为9.98万元-12.48万元。

长安福特 福睿斯 2015款 1.5L 自动时尚型

长安福特 福睿斯 2015款 1.5L 自动时尚型  长安福特 福睿斯 2015款 1.5L 自动时尚型

 福睿斯是长安福特旗下全新推出的一款入门级紧凑型三厢车,其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587mm/1825mm/1490mm,轴距为2687mm。外观方面,新车前脸运用了福特家族式的“马丁”样式前脸设计,两侧前大灯样式也足够犀利。尾部方面,福睿斯的尾部设计较为紧凑,但配合线条流畅的车身之后,新车的整体造型还是非常和谐的。

长安福特 福睿斯 2015款 1.5L 自动时尚型

 动力系统方面,长安福特福睿斯全系均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13马力,峰值扭矩为142牛·米。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或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据悉,福睿斯将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的悬架组合。

 
 
2.T600将推改款/四驱车型 曝众泰新车计划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众泰T600将在2015年9月推出改款车型,同时T600四驱版车型也正在规划当中。此外,未来众泰还有望推出全新SUV—T800车型。

众泰汽车 众泰T600 2014款 2.0T 手动尊贵型

 众泰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众泰将在2015年9月发布T600的改款车型,新车将采用全新名字进行命名,从而与现款T600进行区分,未来这两款车型还将同堂销售。此外,目前上市的T600车型均采用前驱布局,未来四驱版车型也正在规划当中,但官方并没有给出推出的具体时间。

众泰汽车 众泰T600 2014款 2.0T 手动尊贵型

 此外,在未来众泰汽车还将推出一款全新的SUV车型,新车或将被命名为T800。不过目前有关该车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尚不确定该车的具体定位,未来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报道。

 
 
3.2.0T版本八秒“破百” MG GTS官图发布
 

 2014年12月29日,上汽MG发布了旗下首款SUV车型“MG GTS”的官方图片,这款车将搭载1.5T和2.0T发动机,官方表示,MG GTS 2.0T版本的0-100km/h加速时间将在8秒内。据悉,这款车将于2015年上半年发布。

上汽集团 MG GTS 2015款 基本型

上汽集团 MG GTS 2015款 基本型

 MG GTS是上汽MG旗下首款SUV车型,其整体造型设计较为时尚。新车前脸运用了MG家族式前脸设计,前保险杠不同色的造型设计更突显前脸的立体感,两侧雾灯附近由镀铬装饰与LED日间行车灯包围。

   另外,通过官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新车车顶采用黑色涂装,并配备银色行李架。轮圈则采用双五辐花瓣式造型设计。尾部方面,MG GTS的尾部线条凹凸有致,两侧多边形尾灯样式小巧,尾部排气则运用双边共两出布局。据悉,MG GTS是基于上汽全新的SSA平台研发而来的车型。

上汽集团 MG GTS 2015款 基本型

上汽集团 MG GTS 2015款 基本型

 动力系统方面,MG GTS将搭载的是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20马力,峰值扭矩为350牛·米。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6速双离合变速箱。官方称,这款搭载2.0T发动机的MG GTS车型的0-100km/h加速时间将在8秒内。

   此外,此前我们通过工信部信息还了解到,MG GTS未来还将推出搭载1.5T发动机的车型,这台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67马力,峰值扭矩为250牛·米。

 
 
4.外观更动感 国产沃尔沃XC60新车型谍照
 

 日前,国内媒体曝光了国产沃尔沃XC60新车型的谍照,这款车拥有更动感的外观设计,新车将会在2015年上市。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外观方面,我们看到新车并未像在售车型一样配备镀铬前进气格栅,而是采用了全黑色的设计,同时LED日间行车灯周边的护板也采用了黑色设计。新车的后保险杠和排气管的设计发生了变化,同时测试车还配有大尺寸五辐条轮圈。

汽车之家

 动力方面,预计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213马力的2.0T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动力组合,新车还将匹配全时四驱系统。

 
 
5.股权变更完成 长安铃木立“50万军令状”
 

 经历了股权调整之后,长安铃木正呈现出积极的进攻态势。

   “我们制定了一个积极的目标,即‘1855’战略!”日前,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蔡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期望在2018年实现50万辆销量,以回到汽车主流阵营!” 然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显得有些掉队的长安铃木能够得偿所愿吗?

   12月23日,长安铃木的全新战略车型启悦上市。借此机会,重装出发的长安铃木推出了“1855”战略。蔡勇表示,这一战略是指到2018年,长安铃木至少要向市场投放五款以上全新产品,年产销汽车将达到50万辆。这一战略与此前长安铃木提出的每年推出一款新车规划相衔接之外,也明确提出了长安铃木的销量目标。

   近年来,长安铃木的产销长期徘徊在20万辆左右,缺乏新产品成为长安铃木十分头痛的事情。数据显示,长安铃木在2011年全年实现销量22万辆,达到历史最高,但在随后连续两年销量均出现了下滑,对于产量的下滑长安铃木公司将其归结为缺乏新车型的导入。

   然而,随着长安铃木两个母公司关系更加融洽之后,长安铃木在产品和扩张领域逐步取得了突破。2013年底,长安铃木推出了首款SUV锋驭。随着这款车型的导入,长安铃木迈出了复苏的第一步。长安铃木提供的数据显示,锋驭在今年1~11月累计销量已达到3.94万辆。而在锋驭销量逐步提升之时,长安铃木整体销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11月,长安铃木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5.06万辆,而去年同期仅仅只有13.25万辆。

   而在新产品导入为长安铃木下一步增长提供支持之外,长安铃木近年来实施的产能扩张项目也为长安铃木50万辆销量目标奠定了基础。长安铃木乘用车产能扩建项目(第二工厂)于2012年4月16日在重庆市正式开工建设。按照长安铃木五年战略规划,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23亿元,年产能为10万辆,拟引进铃木全球同步开发的新车型,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该项目二期工厂建设完成后,年产能将达到25万辆,发动机年产能为30万台,预计长安铃木新工厂将于明年完工。届时,长安铃木将实现产能翻番,从目前的25万辆提升至50万辆,这也为长安铃木完成“1855战略”提供保障。

   此外,在启悦上市发布会上,新上任长安铃木总经理的浅井庆一、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蔡勇等高层悉数亮相。而在亮相的过程中,浅井庆一和蔡勇还同台进行了“二人转”的演讲。熟悉长安铃木的一位资深人士表示:“随着股权关系的变动,中方和外方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蜜月期。”

   今年3月,记者独家揭秘了铃木将增持长安铃木1%的股权,从而实现长安汽车和铃木各持有50%的股权这一消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一股权交换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得以完成。

   而在完成股权变更之后,长安铃木管理层也发生了诸多调整,中外双方此前派驻长安铃木的管理层进行了大变动,在铃木总部担任常务役员、品质本部长浅井庆一出任了长安铃木总经理,而曾经担任长安汽车监事、总裁助理兼合资合作部部长蔡勇则出任了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

   对于股权关系变更后带来的积极意义,蔡勇表示,实施股权变动代表了两家母公司对于长安铃木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代表了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股权变动之后管理、各个层级的协同也更加顺畅,双方母公司对于长安铃木的支持更多。

   而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也表示:“放开股比是大趋势,一旦合资股比限制放开,跨国车企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拓展市场布局,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收益,合资双方都会受益。”

   事实上,对铃木而言,中国市场已经到了必须要最后一搏的时候了。上世纪90年代依托奥拓、羚羊等产品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逐渐衰落。铃木在中国市场销量前十的跨国汽车集团中,排在最末位的位置。数据显示,铃木在华2013年销量仅仅只有22.9万辆,同比下滑8.4%。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获得生存空间,铃木必须采取积极的策略。

   长安铃木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现在铃木总部方面对长安铃木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铃木修社长在日本总部不断督促铃木相关部门加强对长安铃木的支持之外,铃木公司也对长安铃木的产品导入进行了长远的规划,规划的产品都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需要。

【简评】据了解,全新SUV、今年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亮相的CELERIO等新车都将会在中国市场投放。

 
 
6.全球总裁三度赴华督战 雪铁龙押宝SUV  
 

 12月21日,履新雪铁龙全球总裁一职不足半年的林捷声(LindaJackson)第三次来到中国,到上海为当晚上市的东风雪铁龙C3-XR站台,但她此行的目的并不止于此。任时三个月的LindaJackson取了“林捷声”这样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中文名,希望能够把雪铁龙带入一个“节节高升”的新时代,而切入口正是中国市场。

   “雪铁龙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定位和品牌提升这两大关键挑战。”林捷声的第三次中国行,没有一开场就谈中国市场的重要,而是以雪铁龙品牌的近百年发展历史回顾作为开头,希望让台下近1500名观众更加了解雪铁龙的品牌厚度与高度。

   尽管在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是仅次于德国大众集团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但PSA旗下的标致、雪铁龙两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如大众,在中国差距更为明显。大众在华两大合资公司总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这是标致雪铁龙两大品牌在华销量的五倍左右。

   标致品牌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动作颇大的品牌与营销改革,而雪铁龙品牌则相对沉寂——这正是履新之后的林捷声要解决的难题。在这次赴华之前,她已经与东风、东风雪铁龙高层商讨雪铁龙在华的发展策略。而在当晚,C3-XR的上市也第一次以“雪铁龙·东风雪铁龙品牌嘉年华”的形式出现。

   “雪铁龙的定位要进一步清晰,品牌也要改善和提高,未来会有更多措施。”东风雪铁龙副总经理博纳文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随着东风雪铁龙C3-XR上市,全面整合品牌、产品、服务从而实现品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的“龙腾C计划”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在C3-XR上市会上,神龙公司总经理邱现东更是现场立下“军令状”,表示东风雪铁龙在2015年要实现35万辆销售目标。

   雪铁龙的中国任务

   种种迹象表明,即将到来的2015年对于PSA将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年份。不同于在中国市场的节节攀升,标致和雪铁龙双品牌在欧洲的增长均不理想。今年11月,PSA在欧洲市场上的销量同比下滑3.1%,并逐渐被竞争对手赶超。

   今年前11个月,斯柯达在欧洲出售了53.9万辆车,而PSA只交付了48.7万辆。老对手雷诺与PSA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缩小到1.3个百分点(相当于10万辆终端产品),在2007年这一数字还为4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PSA仍要为摆脱亏损而努力——2013年,PSA全球销量、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尽管亏损额有所收窄,但汽车业务亏损额仍超过10亿欧元,这距离到2018年扭亏为盈并实现利润率2%的目标相去甚远。扭转PSA命运的希望被寄托到中国市场以及合作伙伴东风集团身上。

   单就雪铁龙品牌而言,林捷声除了贯彻落实标致-雪铁龙集团新CEO卡洛斯·塔瓦雷斯制定的“BackintheRace”重组计划,运用其在英国的成功经验,改变销售模式,提升利润并重新塑造品牌。“要将雪铁龙品牌推向全球,同时提升利润,而中国是计划的核心。”林捷声表示。

   东风雪铁龙前11月累计销量29.05万辆,同比增长15.48%,计划明年销售超过35万辆汽车,其中C3-XR将是其中增量的主要贡献者。这款新产品包括 1.6LCVVT和1.6THP两种动力总成,共8款车型,售价10.88万元-17.18万元,覆盖小型和中型两大SUV细分市场。“在产品缺少的情况下,东风雪铁龙希望用一款产品涵盖更多市场。同时,其主打的也是高端产品,以实现利润目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而博纳文告诉记者,C3-XR仅仅是一个起点。“它打开了我们进入SUV市场的大门,以后在SUV方面会有更多产品。”

   关键阻碍有待突破

   眼下,雪铁龙虽然以两倍于中国整体车市的速度增长,但品牌力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差距。在近年的发展中,东风雪铁龙被起步更晚的兄弟品牌东风标致反超。

   去年两者销量差距仅为1万辆。而今年前11个月,东风标致累计实现销售35.12万辆,同比增长41.21%,不仅在销量上反超东风雪铁龙,增速更是后者近三倍。“雪铁龙品牌增长较低是因为在品牌上还面临着知名度提升的问题。”博纳文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在品牌定位上,PSA在2013年对标致和雪铁龙进行了品牌差异化划分,前者将更加侧重高端细分车型,而后者剥离DS品牌并偏向于大众化车型。博纳文解释,东风雪铁龙的定位未来将进一步明晰,突出品牌核心以与其他品牌进行区分。同时,在品牌推广上,则将进一步引进最新的技术以及车型。“今后我们一年一款新车,还将投产1.2T、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配备将更为丰富。”博纳文表示。在C3-XR上市同时,雪铁龙还首次展示了搭载空气混合动力技术的概念车C4airflow,这款发动机也在引入中国的重点选项之中。

【简评】 以前,雪铁龙品牌在中国以A0级车富康、爱丽舍等低端车型知名,但也制约了品牌向上的发展空间,高端车型销量始终不温不火。

 
 
7.新能源汽车推广再现路线之争 插电混动PK纯电动
 

 “我觉得新能源汽车路线不应该人为加以区分,插电式混和动力不比纯电动车更受欢迎,两种车型都应该交给市场以及地方来自由选择。”在首届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上,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在正式演讲前讲了一点“题外话”。

   但这点题外话可谓是“火药味”十足。在张勇发言之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和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发过言,两人都在演讲中强调了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重要性。

   王秉刚在演讲结尾强调,如果放弃插电式混合动力,只会使我们的新能源路线更窄发展更艰难,也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逻辑,我们不能再把自己搞落后了,否定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声音应该收一收了。

   朱军在发言中认为,目前纯电动汽车受制于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的普及,只能在特定的领域,由特定的用户使用,而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插电式混和动力汽车已经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这个“火花”只是近期业内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两种路线之争的表现。

   导火线是,调查显示,上海买插电式混动车的市民家里几乎都没有充电桩,95%以上的车主都在以传统汽油车的模式运行。最终,这场一开始围绕着“插电式混和动力车主套牌”现象的讨论升级,以上汽、比亚迪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阵营与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纯电动阵营迅速陷入了所谓的“路线之争”。而路线之争的焦点是,谁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理想选择。

   当面交锋

   支持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一方认为,纯电动尚面临一些关键技术障碍和推广难题,市场接受底低。即使是掌握电池核心技术的比亚迪也在推广纯电动汽车受挫后,转而将更多的研发和产品开发资源倾斜到插电式混动汽车上来。支持纯电动的一方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丧失了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意义,成为不少消费者免费获得车牌的工具,该派激进者甚至认为应该取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补贴。

   张勇在演讲中还以一串精彩的数字展现了北汽电动车发展的喜人形势,以回击“纯电动不受市场待见”的论调——今年北汽已经获得7000辆订单,私人购买数量已经达到2800辆。

   但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代表,上汽集团对此并不赞同。“你们敢不敢把市场放开,让消费者用脚来投票?”在现场的上汽人士言在朋友圈言辞激烈地表示。众所周知,目前只有纯电动车才能进入北京市场。上汽还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结构和控制策略决定了其在不充电状态下仍是一辆强度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其节油率仍高达30~40%以上,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条件最成熟、最有效的路线。

   “我们调查的结果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90%左右的里程都是用电跑出来的。”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

   欧阳明高认为,两者的争论意义不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推广初期,插电式可以消除用户购车的很多疑虑,迅速把量做上去。之后,它会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进而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支持。

   “要容忍一些在电动车推广初期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对立。”欧阳明高表示。

   补贴不等同于市场准入

   在国家层面,虽然明文确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平等地位,但按照政策,国家财政给予纯电动车最高6万元补贴,插电混动车最高3.5万元,地方财政亦会出台补贴政策。由于目前国内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轿车领域只有比亚迪秦和上汽荣威550。因此明确鼓励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地方政府也不多,大部分都在等待观望。

   不过,地方补贴和市场准入并不是一回事。业内专家认为,政府应该在市场准入方面上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地方补贴选择什么样的示范车型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因为地方补贴的钱是地方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地方有权作决定。但市场准入不等同于补贴,是另外一回事。”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对此表示。

   陈全世认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国家规定的补贴应该补,地方补贴则可以按照地方自己的想法来做,但由财政补贴引发的争执不应该上升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之争”。

   王秉刚在当天论坛上表示,不能因为目前有些车主不充电就否定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路线都应该得到同等对待,否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对纯电动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耽误其发展,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从政策层面来讲,混合动力已经被排斥在外,如果对插电式混动再不支持,那就相当于国家层面对整个混合动力技术都放弃了。这将使中国的新能源政策‘非常狭窄’。”王秉刚忧心地表示。在欧美日地区,包括燃料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等多种路线均被接受,并得到政府充分的支持。

【简评】 针对眼下确实有人钻政策空子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新能源车的推广与监督工作,避免套牌套补贴的现象。

 
 
8.揭秘4S店汽车维修“宰客”之道:店不大也欺客
 

 针对顾客反映4S店汽车维修“宰客”问题,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去年以来组成调查组,对全省300余家汽车4S店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这些企业维修服务问题比较突出。

   业内人士指出,4S店售后服务乱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明显,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让4S店摆脱“售后养售前”的状况。

   多名车主反映,4S店太宰人

   “汽车维修咋这么黑呢,好零件说成是坏的,就为了赚钱。”哈尔滨市民刘女士的车辆启动后经常剧烈抖动,当地一家4S店检查后称滤油芯坏了,更换滤油芯后汽车故障依然存在。而刘女士将换下来的滤油芯拿到另一家汽车维修站检测,对方说这个滤油芯是好的。

   齐齐哈尔市民孟庆华最近也为爱车烦心。自己购买仅2年的新宝来汽车频繁出现熄火,送到齐齐哈尔一家名为粤华轿车销售公司的4S店维修,维修人员一会儿说是发动机故障,一会儿又说是防盗系统问题,汽车修好了又坏,坏了又修,给她生活带来不便。

   “买车本来是为了方便,可是花了12万却买来这么大一个麻烦。”孟庆华抱怨说,自己的新车才跑6000多公里,却频繁出现熄火故障。让人气愤的是,汽车送到4S店反复维修,始终没有说清故障原因,而且态度恶劣、推诿扯皮,现在汽车过了质保期,要是再修就得自己花钱。

   与孟庆华相比,哈尔滨市民赵女士的遭遇更惊险。为了加强爱车的安全性,赵女士在新购的汽车上加装了保险杠,出人意料的是保险杠竟然在高速公路上自行脱落,差点引发交通事故。赵女士又去4S店进行了更换,然而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保险杠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她又换了两次保险杠。

   黑龙江省多位车主表示,4S店在接待顾客时总是笑脸相迎、让人感到宾至如归,而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宰客”毫不手软,他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消协调查发现,服务问题较多

   从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黑龙江省消协组织人员对321家汽车4S店和8000多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访问,发现这些企业在售后服务中存在维修费用高、维修效率低、人员素质差、设施不完备等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消协副秘书长张来滨介绍,消费者对4S店售后服务费用问题反映最为强烈,仅有约六成消费者对售后服务费用满意,是本次调查中满意率最低的一项。

   从调查情况看,消费者反映4S店的问题包括,擅自增加维修项目和维修费用,未明示零部件价格及工时费,未解释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情况,还有不少4S店存在零备件“以换代修”问题。

   调查显示,30%受访者因4S店维修、保养不当而出现新问题;18.5%受访者遇到质保期内故意拖延维修时间问题;16.9%受访者遇到同样故障反复维修问题。

   “调查还发现,少数维修人员将消费者更换的旧件二次利用或将剩余机油出售给消费者。”张来滨表示,一些4S店维修人员为了收集汽车旧件和机油,并不征求消费者对旧件、剩余机油的处理意见。

   此外,还有受访者反映,一些4S店因设施工具不全无法提供维修;一些4S店没有透明墙或监视器,消费者根本不了解维修人员对车辆进行了怎样的维修与保养,很容易产生争议。

   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黑龙江省汽车工业办公室原主任谷贺田等认为,汽车维修服务市场秩序混乱,表面上看是4S店与消费者的矛盾,实际反映了我国汽车行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

   黑龙江省一些4S店负责人表示,汽车销售行业竞争激烈,4S店本身投入大而利润微薄,不得不靠保险、维修、服务等收入维持运营,“售后养售前”成为不少4S店的生存模式。同时,厂家每年要求4S店要销售一定数量汽车,完成有返点,完不成要惩罚。

   对于一些高级进口汽车,生产厂家不仅垄断整车销售,还垄断零配件销售、售后服务等,这也导致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定价高昂的服务,导致了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车企与4S店在经营、保养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许多情况下只能靠企业自我约束。

   黑龙江省消协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汽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的经营行为,4S店要建立收费公示制度,简化服务程序,加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等。

【简评】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了“维修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试图“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此举能否堵住汽车维修“黑洞”,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日新闻摘要
 
1.26日,笔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最新通报的2014年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情况获悉,此次共抽查进口汽车儿童安全座椅5批,不合格5批,不合格率为100%,涉及国家有法国、荷兰,产品全部有欧洲E-MARK认证,其中最关键的安全项目——动态试验项目不合格4批。
 
2.12月28日,年产10万台江淮汽车扬州新基地落成投产,同时,江淮汽车中高端轿车化皮卡帅铃T6下线。这是继蒙城安驰新基地投产之后,江淮汽车的又一现代化整车新工厂。
 
3.12月27日,力帆股份总投资22亿元、年产1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河南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力帆新能源电动车开始实现量产。
 
4.2014年12月21日,主营智能电网设备的长园集团在终止前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同时宣布,拟以定增和现金认购的方式收购运泰利100%股权,并向华夏人寿-万能保险产品、藏金壹号、沃尔核材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重组完成后,公司将转向智能汽车行业和先进制造领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