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2946-5月18日
发布时间:2015-05-18 16:35:50    浏览量:2082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去库存压力加大 车企“价格战”暗战变明战 5. 5月20日正式上市 吉利新款熊猫官图发布
2. 自主品牌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6. 售10.69-13.99万 比亚迪S7升级版上市
3. 产业链变革传统领域被冲击 "互联网+"下的汽车行业 7. 售11.78万元 雷凌1.6E CVT新锐版上市
4. 净利润逆势增长 比亚迪全面布局新能源 8. 搭新1.8T发动机 雪铁龙新款C5 10月上市

新闻详情

 
1.去库存压力加大 车企“价格战”暗战变明战15-05-1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段郴群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80829542954255.shtml
      汽车销售开始出现疲软,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共销售530.51万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是车市持续15年高增长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

      截至昨日,目前已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标致、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多家合资品牌汽车纷纷宣布降价。据了解,降价促销其实早有,只是此前都是经销商通过各种优惠方式的“暗降”,而此次品牌厂商主动降价则较为少见,业内表示,去库存压力是厂商降价的主要原因。

      上周,上海通用官方宣布,旗下三大品牌40个版本11款车型下调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这是今年4月以来,第六家合资汽车品牌宣布下调价格。

      今年4月6日,上海大众率先调价,决定下调旗下两款车型的官方售价,业内表示,这也是上海大众自2010年以来,首次由厂家宣布降价。随后,长安福特、一汽大众、东风标致、北京现代等厂商纷纷跟进,而降价的方式,除了直接调低市场指导价,还推出了各种优惠。

      调查:车价暗降变明降

      广州日报记者近日在走访中获悉,汽车促销其实早有,但此前都是经销商通过各种形式的优惠进行“暗中降价”,而今年却是汽车品牌厂商进行明降。

      在某合资品牌广州经销商处,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厂商一直有严格的价格规定,因此此前经销商虽然在售价上无法进行优惠,但可以通过保险、保养以及加装内饰等方式给购车的消费者优惠,其优惠幅度也不错,特别是在车展促销的时候,优惠力度非常大。

      据记者了解,每年广州车展期间,各大品牌厂商都会联手经销商推出各种优惠,甚至包括直接降低售价的方式,以拉动销量。

      但对于此次多家厂商官方宣布降价,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经销商的“暗降”,到厂商的明降,表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原因:销售同比下滑

      业内表示,销售压力加大是厂商降价的主要原因。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轿车市场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2月轿车销售同比下降1.48%,3月轿车销售107.28万辆,环比增长32.62%,同比下降1.43%。这是我国汽车市场持续15年高增长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

     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4月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生产207.97万辆,环比下降8.93%,同比增长0.59%,比上年同期回落8.25个百分点;销售199.45万辆,环比增长了10.98%,同比下降0.49%。而对于销量一直不错的合资品牌突然宣布价格下调,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国内主流合资品牌出现了领跌的情况,其中上海大众共销售140091辆,同比下降5.6%;一汽大众共销售132211辆,同比下降16.9%;上海通用的销量为108296辆,同比下降16.7%,此外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的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4.3%、0.8%。此外,据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4月份库存水平达到新高,预警指数为60.5%,同比上升14.2%。

      【简评】 面对巨大的经销商库存,厂商除了降价促销之外,另外一条道路就是适当减产,因为只有尽快去库存,才能推出新车,没有新车推出,对品牌厂商的市场竞争力来说是不利的。    

 

2.自主品牌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15-05-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彭波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8074915491560335717520.shtml
      从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两极分化情况,正在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早已布局SUV市场并已做得比较成熟的企业——如长安、长城 等,2015年一季度无论是销售量还是利润率,都表现得不错。另一方面,像江淮之类的企业,虽然趁着SUV市场热潮,产品销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却因为 轿车、MPV、商用车等业务板块下滑严重,被“拖了后腿”,SUV业务板块的利润率仍然不高。

      事实上,自主品牌车企虽然目前总体表现不错,但利润普遍偏低,这是行业整体无法避免的现象。因此,我们现阶段对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仍不要抱有太乐观的态度。

      2014年,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十二连降”,业内都在担忧和谈论自主品牌车企的未来出路在哪里。而到了今年,自主品牌车企的表现逐渐好转并稳步爬升,大家似乎又开始对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很乐观。其实我觉得这种乐观是盲目的。

      在我看来,去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下滑,只是当时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都正好处于产品“换代期”和企业调整 期,这些车企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都在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管理架构进行修整,因此造成了整体市场占有率下滑的情况。

      而今年有些自主品牌 车企之所以出现销量和利润上涨,一方面是由于时机把握恰当,赶上了SUV市场、尤其是小型SUV市场的发展热潮;另一方面就是一些车企对产品布局提前作出 了调整,正好赶上其他车企的产品空当期;还有就是价格相对较低,在低端市场比较有竞争力。综上所述,这些都不能成为自主品牌车企长期发展的成功点。

      除此之外,小型SUV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随着合资品牌产品未来进一步布局,通过新产品、降价促销等方式,合资品牌产品会慢慢侵蚀掉自主品牌产品在这块市场的优势,这对自主品牌车企将来发展也是不利的。

      从目前看来,自主品牌车企要生存得更好,就得尽快提升公司的净利润,这需要成本控制和寻找新盈利点双管齐下。不过在成本控制上,研发成本、采购成本、运营成 本和制造成本的“可挤压范围”均已很小,只有在设计成本控制方面,自主品牌车企尚有“比拼的空间”。而这也使得自主品牌车企,不得不寻求市场的新盈利点, 比如轿车、新能源车或者MPV业务板块的发展,来增加公司的净利润。

      基于此,自主品牌车企整体的利润不佳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但部分企业的情况,可能会因为产品布局效果显现和市场销售回暖,在七八月份后得到好转。而且可以预测的是,有少部分自主品牌车企的盈利前景仍然很低,这些企业还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简评】自主品牌车企苦乐不均的情况,还会持续将近一年的时间,而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3.产业链变革传统领域被冲击 "互联网+"下的汽车行业15-05-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霍佳鑫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80828342834229.shtml
      “互联网+”这个概念在近日成为热点。它“渗入”各行各业,当然也包括汽车。要知道,汽车产业原有的各项环节,涉及研发、零部件、整车、销售、后市场、用车、再流通、报废拆解等全产业链都因“互联网+”概念而发生了大变化。

      促进汽车产业链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概念广泛应用,车企的变革正悄然开始,许多车企逐渐利用这些技术和概念来了解客户的需求,调配生产车型,加强生产物流管理,以便更加高效的生产,节约成本,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如Apple、Google、腾讯、乐视等借此机会纷纷涉足汽车制造领域,打造智能汽车。这些互联网企业有些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直接制造智能汽车,如已经亮相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有些则专注汽车智能软件的开发,更多的是与车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如上汽与阿里联手打造互联网汽车、乐视与北汽合作制造超级汽车。

      另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车企能够更好的掌握生产车辆的状况,特别是关键部件的状态,以便能够提前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和潜在的故障,避免大规模召回,保障车辆安全。也可以通过对零部件的全程监测,保证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和车辆使用时的质量,还可以维护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利益。同样,那些曾经不透明的汽车后市场也因此而变得清晰。

      冲击传统营销领域

      除了产业链外,汽车营销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是“车企——大区经销商——4S店”。而现在营销模式是O2O。早在2010年,梅赛德斯-奔驰就在淘宝聚划算上进行了一次团购尝试,开启了车企线上营销的先河。如今,主流车企基本都已在天猫上开设专卖店,这也开启了汽车电商的新模式。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电商会对4S店进行冲击,但是短时间内不会引发质变,在互联网模式下销售模式的变化,还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的思考交流。

      另外,汽车营销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有了变革。比如,对广告的投入比例愈来愈注重新媒体,各种社交应用软件,如微博、微信朋友圈、车企的公众号。

      2014年,长安标致雪铁龙就DS微信公众号上线新功能“订车宝”,即缴纳订金到提车前每天可获得现金收益等。经过“订车宝”的预热后,DS 5LS上市现场推出众筹购车基金。随后,官方还公布“合伙人计划”,将参与DS网络社群管理,组织DS社群活动与互动交流,并帮助在各款DS车型间难以定夺的好友挑选车型。

      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推送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广告,来自BMW。据宝马中国线上营销 EMKT项目组的分析数据,广告上线后的3小时15分钟里,至少能够获得3000万次品牌曝光,而实际产生的长尾效果远超于此,可能总曝光量会超过1亿次。

      汽车本身向智能化转变

      互联网也正在深刻影响汽车产品本身,这种改变无疑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井喷式爆发才开始的事情。智能汽车作为一个大概念是非常广泛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高级阶段,即无人驾驶的应用。而现在是一个特殊的转型期,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智能汽车正处于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融合阶段。

      汽车工程师们从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研究怎样帮助驾驶员更加轻松的操控汽车。时至今日很多技术都已经很成熟的集中搭载在汽车上,例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点监测系统、主动巡航系统,协助驾驶员更加容易的驾驶汽车,减少或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在计算机、互联网、GPS、移动通讯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实现了人机交互系统,可以人车对话,驾驶员通过该系统了解车辆当前的状态信息、路况信息、定速巡航设置等。通过一个按键联系客服中心,全程语音帮助驾乘人员解决问题,实现目的地推送、紧急救助协助、被盗车辆定位等。同时,现在有很多车企都已迈入研究无人驾驶的行列。

      【简评】 这股“互联网+”的劲风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汽车制造商必定会面临各种变革。

 

4.净利润逆势增长 比亚迪全面布局新能源15-05-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余跃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8075017501760335720924.shtml
      把新能源汽车作为转型重点的比亚迪(002594.SZ),开始在市场业绩上收获信心。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1.2万辆。与此同时,一季度,比亚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10%。

      实际上,比亚迪也是今年为数不多实现业绩和净利润均增长的车企上市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比亚迪强调将汽车业务重点逐步转向新能源汽车,期间,比亚迪也经历了公司变革的“阵痛”。从结果来看,比亚迪这一“独辟蹊径”的战略思路已被认可,而这也是自主品牌车企对抗合资品牌车企下压方法的一次有效检验。

      逆势增长

      根据比亚迪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其新能源汽车收入实现72亿元左右,同比2013年增长约6倍,销量增长逾9倍。此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国的市场份额接近30%,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接近50%。

      而按照4月份单月的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乘用车总体销量为32260辆,同比下降29.85%。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646辆,其中秦2625辆,e6电动 车890辆,腾势131辆,实现了正向增长。这意味着,比亚迪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业务重心,正在逐步实现转换。

      不过从整体市场情况来看,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表现并不出彩。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共生产9060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5倍,环比下降33%。在此种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仍实现了正向增长。

      得益于此,一季度比亚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10%。成为国内汽车业上市公司中,为数不多实现净利润大幅上升的企业。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仍在规划更多的新能源车型。据比亚迪相关人士介绍,2015年,比亚迪还将推出包括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唐”,中型及紧 凑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宋”和“元”,以及新能源商用车“商”等。除此之外,在特种车辆方面,比亚迪也会逐步加快研发并推出应用于矿山、港口、机 场及仓储等领域的车型,以及应用于环卫、城市物流等领域的特种车辆。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主要业务为汽车、手机部件及电池业务,以2014 年销售收入为例,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约45%左右,手机部件及组装45%,电池部分约10%。“2015年将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新能源相关业务的发展,预计 2015年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此前表示。

      全面布局市场

      从比亚迪当下的传统汽车车型结构看, 尽管4月份,比亚迪主力SUV车型S7,以及传统轿车F3依旧能实现过万辆销量(S7和F3的销量分别为10121辆和10269辆),但由于F3等车型 溢价能力有限,S7也采用的是“低价格、精装修”的开发模式,这也导致比亚迪传统汽车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据比亚迪提供给本报的统 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深圳投放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e6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8亿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65万公里。除此之外, 比亚迪e6还在北京、南京、宝鸡、韶关、梧州、香港、台中、伦敦、鹿特丹、波哥大等国内外多个城市成功投放运营;同期,比亚迪纯电动公交客车K9累计行驶 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24万公里;比亚迪“秦”自2013年底上市以来,长期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截止到2015年3月 底,“秦”的未交订单仍超8000辆。

      按照比亚迪近期公布的新能源车“7 4”全市场战略,比亚迪接下来依旧要将电动化进行到底。未来, 除了“宋”、“元”,纯电动出租车e5、纯电动物流车T3外,7座双模MPV车型商也将尽快推出,加上此前的“秦”、e6、K9等车型,目前比亚迪新能源 车车型已涵盖轿车、SUV、MPV、大巴、出租车、物流车等多种类型和细分市场。

      在王传福看来,2014年以来出现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十二连降”,已经给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车企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的是,眼下传统汽车仍旧是比亚迪汽车业务结构的主体,但在传统汽车发展方面,比亚迪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车企一样,面临同样的增长困境。

      比亚迪也意识到,随着合资品牌价格体系的不断下探,自主品牌车企的“觅食”空间已经逐步缩小到SUV市场,以及尚未完全开启的MPV市场。因此,比亚迪制定 了很清晰的发展思路——在传统汽车业务上,加强SUV和MPV两个细分市场的布局,而在轿车市场上,用双模新能源汽车来跳出合资品牌的“钳制”。

      【简评】 新能源汽车作为比亚迪长期发展目标,眼下能实现逐步获取市场业绩改观,至少给了比亚迪乃至自主品牌车企一个信号,避开合资车企的正面打压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每一个自主品牌车企当下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5.5月20日正式上市 吉利新款熊猫官图发布

6.售10.69-13.99万 比亚迪S7升级版上市

吉利汽车 熊猫 2015款 基本型

比亚迪 比亚迪S7 2015款 2.0T 升级版 自动旗舰型

           上市时间:5月20日            上市时间:日前
           预售价   :——            销售价   :10.69-13.99万元
           发动机   :1.0L、1.5L            发动机   :1.5T、2.0T
           变速器   :5速手动、4速自动            变速器   :6速手动、6速双离合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4835/1855/1720mm
 
,

7.售11.78万元 雷凌1.6E CVT新锐版上市

8.搭新1.8T发动机 雪铁龙新款C5 10月上市

广汽丰田 雷凌 2014款 1.6E 手动新锐版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10月
           销售价   :11.78万元            预售价   :——
           发动机   :1.6L            发动机   :1.8THP
           变速器   :CVT            变速器   :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4630/1775/1480mm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2018年,通过新、老工厂的投建和扩建,大众在华产能将达400万辆,至2019年,将有8座工厂生产MQB平台产品,届时年产能将攀升至500万辆。
 
2.根据江淮近期发布的2014年年报和2015年一季报显示,2014年其实现营业收入341.69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 5.29亿元,同比下降42.4%。2015年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11.28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 下降17.4%。
 
3.按照观致透露出的信号,今年观致的年度销量目标为3.5万辆,至2016年,这一目标将提升至10万 辆。这意味着2015年观致的销量要比2014年不足7000辆的销量翻5倍。
 
4.5月8日,北京市发改委举办电动汽车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和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本市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自2015年6月1日起,电动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将收取服务费。充电服务费按照充电电量 收取,每千瓦时收费上限标准为当日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2945-5月15日 下一篇:快讯2947-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