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信息、生命、材料、能源资源和空天海洋等领域呈现突破态势,新技术革命正在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引领产业变革方向,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重构全球创新发展与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制造业迎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技术新范式,世界汽车产业通过与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型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融合,其产业格局和要素配置正发生解构、重塑和革命性变化;汽车产业技术变化趋势映射新技术革命特征。趋势发展变化表明,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汽车科技蓄积了实现群体性突破的巨大能量。随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技术不断涌现,汽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进而导致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呈现不断前移的迹象。技术竞争焦点前移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提炼技术发展需求、掌控技术发展规律,进而把握技术创新路径,成为新形势下汽车企业探寻技术创新路径的重要课题。分析认为,在产业竞争焦点前移背景影响下,汽车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开拓注重技术预见、加强基础研究和推进开放式创新等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一、注重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未来进行探索,遴选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的创新方略。技术预见是产业界为遴选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而进行的一种探索,其传统方法是技术未来分析(TFA),即沿用过去20年来,世界汽车、能源、电信等大公司建立技术预见组织所制定的理论。但从发展过程看,技术预见方法正从TFA 走向“未来导向技术分析(FTA)”,逐步形成新的研究高潮。
据FTA技术预见,2035年,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超低功耗、超高通量方向发展,通信与网络向广域覆盖、超高带宽、智能泛在方向发展,信息获取与感知向高精度、集成化、多用途方向发展,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变革,驱动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数字转型;在能源技术领域,新能源技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领域,纳米材料和超材料、先进合成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耐高温结构材料、抗辐射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在空天海洋领域,运载与发射技术、在轨服务与维护技术、临近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先进海洋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先进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深海资源开发设备等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
汽车产业推行FTA技术预见,必须具备5个特点:第一,它对汽车未来探索过程必须是系统的;第二,着眼于汽车产业发展远期未来,时间跨度一般为10~30年;第三,既包括对汽车科技机会的选择,也包括对经济、社会相关需求的识别;第四,技术预见的主要对象是“通用新技术(元技术)”,即处在汽车产业竞争前阶段时贡献潜力最大的新技术;第五,技术预见不仅关注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而且更关注新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预见对于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向作用,能保证汽车技术创新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在技术预见前期,确定面向高科技产业群的目标和任务。在技术预见中期,对技术现状趋势以及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了解挖掘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前景良好的通用技术;确定高技术产业群所属的技术领域。在技术预见后期,建立技术预见数据库;依据技术预见结果,结合汽车科技政策和规划战略,制定出目标更为清晰的汽车产业科技发展路径图。
二、加强基础研究
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点已前移到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作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先导和源泉,它对汽车企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往往带动新的技术变革。全球科技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基础研究在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能源、环保、电子、信息、超导、材料、纳米、生物、航天、航空、军工等众多领域的最新成果大量用于汽车。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密切联系、高度衔接、有机融合的发展趋势。
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已意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重心已前移至研发链的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环节。例如大众汽车集团研发费用主要投向旨在提高产品性能的节能、安全和环保新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板块;丰田汽车一直将研发费用中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前瞻性、先导性技术和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的产品开发。丰田汽车认为,向基础研究领域投资,可保持公司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倒逼整个产业链同步水涨船高,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产业成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环节。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主要有锂资源、镍资源、钴资源和石墨等等;中游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材料的生产和加工;下游是电芯及电池包供应商,将中游的各种材料组装成电芯后进行制造和封装。没有上游的矿资源、中游的材料,下游再怎么努力,也不奏效。因此,谁把控了上中游资源,谁就掌握了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也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很多电池制造企业,除了与上游的矿业和中游的材料公司建立牢固、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外,还利用资本深入上游产业链之中,或是直接控制矿产资源,或是参股材料生产企业,或是建立合资材料公司,甚至自建材料工厂,等等。
三、推进开放式创新
后起国家汽车工业如何开展创新?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战略:一种战略是“进口替代”,即在采取保护措施的条件下开展创新,这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践过;还有一种战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和条件下,用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政策,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全球市场来推动创新。后者为美国经济学家亨利.W.伽斯柏提出的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他认为,企业并不需要发明最新或最好的知识,企业的获胜之道在于适时并创造性地运用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从各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看,以上的这两种创新各有所长。但在当前国际竞争加速和加剧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封闭式的自主创新显然已不能适应创新实践的需要,而开放式创新成为大势所趋。在产业竞争焦点前移背景下,仅仅依靠汽车产业内部资源进行创新,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开放式创新正在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
开放式创新核心理念是不再区分创新是来源于学科领域内部还是外部、是应用于行业内部还是外部,不仅仅把创新的目标定位在传统汽车研发和经营上,还通过积极跨界寻找技术伙伴、委托研究、战略联盟以及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来获取创新思想和新技术,以最小成本和最短时间实现创新价值。开放式创新是各种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要求技术创新主体、知识创新主体及创新资源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具有互补性的网络体系,以实现创新要素在不同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共享。
开放式创新模式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快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进程;建立服务各层面的竞争前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形成创新活动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通过参与世界汽车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和及时分享全球汽车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
颠覆性创新是新兴国家或企业实现赶超及谋求竞争优势的关键,这种创新主要是重大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在当今的商业生态环境当中,商业模式的创新须讲求协同性与开放性。要做到协同性,首先需要与上下游供应链伙伴分工协作。企业需要构筑广泛的商业生态圈,以舰队模式进行分工合作。其次,要与政府相关机构协调,做到与政府政策配套及宏观调控协调,并不断促进政府改革,主动塑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与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将现代工业教育置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
来源:朱盛镭 乘联会
*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