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23-7月18日
发布时间:2016-07-18 16:07:05    浏览量:1851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自动驾驶暗战升级:角逐主力升至国家层面 5. 售5.29-6.59万 吉利金刚CROSS正式上市
2. 车企上半年集体变革 移动互联网成为新趋势 6. 售7.68-10.98万 2016款众泰Z500上市
3. 车市消费呈现产品集中化趋势 7. 售9.98-18.68万元 上汽荣威RX5正式上市
4. 一汽-大众重回增长轨道 SUV短板亟须补齐 8. 售12.68万起 哈弗H6 Coupe柴油版上市

新闻详情

 
1.自动驾驶暗战升级:角逐主力升至国家层面16-07-1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高飞昌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7-17/doc-ifxuapvw2145388.shtml?t=1468697855039
      自动驾驶正以强劲的势头席卷全球汽车业。当下包括传统汽车厂商、汽车零部件企业、IT通讯企业在内的多方势力,都已参与到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当中。除了明面上企业间的技术竞争,一场关于自动驾驶技术标准的“暗战”也在悄然打响,而个中角逐的主力也从企业升级到了国家层面。

  近日有外媒报道,日本正与欧盟联合制定共同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并力图使这一标准成为日后的全球技术标准,他们规划的标准落地时间是2018年。同时,日本和欧盟也计划说服自动驾驶方面的先行者美国加入其中。“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日本与欧盟的目的是通过标准统一来推进本国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而身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自动驾驶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面对国际上的标准联盟,中国将作出如何应对?事实上,中国本土企业对于全国性的自动驾驶标准建设以及立法规范的呼声并不低,譬如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均建言“自动驾驶立法”。

  实际上,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付于武6月初在“国家智能互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场”开园仪式上表示,中国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图已经有了,两个月之内就会发布,这将成为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技术标准,比日本和欧盟还早两年。

  不过,在全球提倡了多年的新能源充电标准已陷入尴尬境地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此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能够最终实现大一统吗?在这场标准争夺战中,谁将成为未来的主角?

  从企业到国家

  在谷歌、特斯拉这些位于美国硅谷的科技和电动车巨头推波助澜下,自动驾驶作为一个新技术词汇逐渐被公众所了解。谷歌于2009年首次开始无人车的道路实测,自此开启了科技公司发展自动驾驶的先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谷歌无人车已经累计完成了超过20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借此谷歌拥有了海量的技术数据。而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也已经装配在旗下的几款电动车上。

  不过两者在技术路线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谷歌认为电脑可以完全替代驾驶员,而特斯拉则认为不能完全由电脑去操作。分析认为,这显示出作为IT企业的谷歌与作为汽车公司的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路线上倾向有所不同,即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的区别。

  事实上,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最早发端于传统汽车厂商。奔驰、沃尔沃等厂家早在21世纪初就在碰撞预警、盲点辅助、行人监测等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展开探索,更有奥迪TTS在2009年进行了全球最早的无人车试验,这些行动均早于谷歌。

  如今更多的传统汽车厂商加入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队伍中来,除了各大国际汽车巨头,中国本土的长安、北汽、奇瑞、广汽等企业也在纷纷发力自动驾驶。长安今年率先完成了国内2000千米的无人驾驶道路实测。

  科技公司与传统厂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较量甚至引发了业内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究竟由谁来主导的讨论。目前看来,两大阵营均各有优势,也未出现谁将代替谁的趋势。此前,德国三大汽车公司奥迪、宝马以及戴姆勒公司联合投入3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高清地图技术,被视为传统公司与IT公司的正面对抗。而通常被人忽视的一方还有汽车零部件巨头。比如博世、德尔福等企业也在进行自己的自动驾驶检验。据了解长安的无人驾驶技术有一部分便源于博世的帮助。

  各方势力纷纷发力,让自动驾驶的产业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从传感器供应到软件技术整合,再到硬件的打造,自动驾驶正在成为汽车产业链下一个被抢食的大蛋糕。然而,今年5月,特斯拉自动驾驶车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车祸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考量,关于出台自动驾驶统一标准的呼声再次响起。

  事实上,美国各大企业早前便意识到,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不少企业间“合纵连横”的例子,譬如今年7月初宝马宣布与英特尔、Mobieye三方联手开发业内领先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而在美国,更有包括福特、谷歌、优步、莱福特以及沃尔沃在内的五大自动驾驶技术巨头在今年初宣布结成联盟,向美国联邦政府游说,以让美国道路更好适应未来自动驾驶科技。这个新联盟名为“自动驾驶更安全道路联盟”(SelfDrivingCoalitionforSaferStreets),将与法律人士以及立法者通力合作,致力于消除自动驾驶方面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之间的差异性或者冲突性的法律法规。

  从企业到国家,自动驾驶统一标准已经箭在弦上。而日本与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联合制定自动驾驶统一标准的举动,即是建立全球统一标准的一次尝试。而中国的首个自动驾驶技术标准也将在今年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技术标准主要依靠传统车企的技术,位于上海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园区已经有超过20部由传统企业提供的车辆接受测试,这些车意在模拟中国路况,探索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

  标准大一统?

  即使是谷歌与特斯拉,这两家公司应用的技术标准也不一样,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两者要统一标准的意思。

  而日本与欧盟提议通过联合国的力量来主导。联合国已经设立了一个专家组,负责编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这个专家组中包括来自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欧盟委员会的专家。但专家组中并没有美国专家代表,美国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将自主制定一套技术标准。

  在未来几个月内,联合国专家组将就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标准达成广泛协议,之后日本和欧盟国家政府将会制定国内具体的自动驾驶汽车认证制度和体系。这个“全球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将会包含几个核心的原则和要素,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或是自动驾驶模式)只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有一名车上的人类司机承担责任。

  这个技术标准中也包括不少具体的安全技术要求,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安装相应的设备,一旦车辆驾驶员入睡或者东张西望,系统将会自动报警,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必须有一个设备,随时监控驾驶员的状态。

  可以预知的是,如果只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原则被确定,那么意味着在普通道路上行驶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用途将会大打折扣。显然,美国并没有加入联合国标准,在美国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可以获得上路牌照。

  在中国,汽车行业对于自动驾驶标准制定的认识比较早,动作也比较快。据了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在抓紧制定自动驾驶相关标准,中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在开展标准的研究讨论工作,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门就智能网联的标准化问题成立了分标准委员会,预计今年就会有部分标准出台。

  但是中国建立技术标准面临的现实困难很多,包括复杂的路况、落后的道路设施建设、较低的驾驶人员交通安全素养等。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告诉记者:“由于起步晚、投入力度不及国外,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目前,长安等车企正积极投入、参与,并希望将一些简单的自动驾驶功能尽快地推向市场。我们也在积极地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一起承担雷达技术、车辆传感技术等开发工作,双方协同配合才能迅速发展。”

  2020年被众多业内人士看作自动驾驶发展的一个分水岭,2020年自动驾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一些高度自动驾驶的车辆将出现。而大一统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会不会比2020年来的更早?

      【简评】 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方面,尤其是软件实力方面,中国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   
 

2.车企上半年集体变革 移动互联网成为新趋势 16-07-1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国信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7-17/doc-ifxuapvs8612626.shtml?from=wap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中国车企从2015年开始进入了大调整时期。一方面,2015年轿车市场见顶下跌,全年同比下降5.33%,拉低了整体市场表现。市场的波动很快传导至企业。另一方面,反腐、国资改革等外力也促使车企改弦更张。从今年年初开始,车企在过去6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了剧烈的集体调整。

  在人事方面,今年除了广汽集团例行的三年一次的干部调整,涉及8位管理层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作为汽车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两家央企,这两家企业在2014开始的中纪委巡视中折损了不少干部。随着两大企业最高管理层确定,两家企业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

  其中,一汽党委常委职务、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吴绍明调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是2016年“第一调”。之后,一汽内部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基本延续去年的三个事业部设置。东风集团于今年7月确定李绍烛接任空缺半年多的集团总经理一职,同时在集团内部各个板块都进行了调整,涉及东风乘用车,东风股份等。

  今年上半年,奇瑞和北汽集团也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奇瑞方面除了身体抱恙的二把手郭谦离职,今年4月奇瑞一口气任命三位副总经理。奇瑞旗下的观致汽车在经历高层波动之后,目前管理层依然空缺。北汽方面,自主品牌北京汽车以及昌河汽车进行了大范围的人事调整,从集团到北汽股份,再到北汽股份销售公司,多位高层职务有变。昌河汽车方面,北汽几乎将原来派驻的高管彻底轮换了一遍。

  当然,对人事进行调整的不仅是上述公司。今年上半年,包括宝马中国、长安PSA、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长安福特、沃尔沃中国、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等多家外资或者合资企业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变化。人事变动只是企业调整的一部分,在其背后,是企业战略性的调整,这包括了组织架构以及经营思路等。特别是在汽车市场整体变淡的大背景下,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平衡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比如东风日产在去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之后,今年定调为稳定前进。一汽-大众在走出去年阴影之后,将今年的基调定位为“发轫”,取意战胜困难再出发。观致汽车、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广汽本田、东风乘用车等企业则在内部组织架构上都进行了部分调整。比如东风乘用车成立了A9营销部,建立了类似一汽红旗的架构,以打造东风的高端产品。这些调整都是紧随企业战略的调整而变化的。

  比较鲜明的是东风悦达起亚。由于受到市场压力,东风悦达起亚的多位部长下到市场督战,职位也变为各销售大区负责人。不管是从人事调整的规模还是从各个企业内部的架构变化来说,今年上半年的调整都是空前的。实际上除了这些调整,企业内部在一些政策修订上也是动作连连。最主要的政策包括售后、经销商政策这两大块。

  以雷克萨斯中国为例,其在中国基本停止了大型4S店的扩张,改为小型卫星店,这种店面比以往的4S店节约25%的成本。东风英菲尼迪、长安福特、东风日产在上半年也进行了大力度的经销商政策调整,不论是在经销商支持力度还是在金融政策上都比以往更加灵活,并对经销商更有利。

  当然,可能最大的调整还是来自于国有企业改革。处于东北地区的华晨集团近一年来作为辽宁省国资改革的先锋,在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是人事方面,首次单独设置了华晨总裁一职,不再由董事长兼任,标志着企业改革开始。特别是上半年辽宁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华晨集团股权的20%无偿划转至辽宁省社保基金,华晨从国有独资变为混合所有制。

  上半年的种种变化,并不是毫无章法。这些变化之所以在今年集中发生,是有深刻的现实背景的:在人事变动上,除了国资企业的调动,一部分则流向新兴行业。比如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离职后转向互联网造车项目;乐视汽车、蔚来汽车更是挖角了一大批传统行业人才。在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甚至企业政策的调整上,都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去年,大部分企业将销售的统计方式从批发数量改为零售数量,另外对经销商进行了大手笔的支持政策。今年,车企将这种政策进行延续,同时探索更多有效的商务政策。在渠道的布局上,改变了以往的求多心理,更加注重区域市场的平衡发展。另外,今年汽车行业还出现了一种特别的人才流动——车企高管加盟汽车类媒体,这还不是单个现象。

  总结而言,这些变化主要是来自政策和市场压力,在趋势上是面向移动互联网,更面向消费者;在经营模式上,也从追求量的堆积到质的增长。

      【简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管有些变化是被迫进行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积极改变。

 

3.车市消费呈现产品集中化趋势16-07-18 来源:车业杂谈 
http://www.cnautonews.com/pl/sp/201607/t20160715_479614.htm
      6月份,国内汽车市场新车销量达207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5%;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新车 累计销量达128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8%。应该来讲,6月份国内汽车市场15%的增速一方面是由于在厂商加大促销力度的情况下月度的确有不错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则无疑是要感谢去年同期的6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够差的销售表现。  

  从各细分市场看,6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实现增长18%,商用车市场则出现2%的同比下滑。以往常见的乘热商冷又一次出现,应该来讲,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同样有 去年同期销售数据的因素。去年同期,乘用车销售表现不好,而商用车则已经有企稳迹象。而预估2016年全年,商用车市场总体应该能保持稳定发展,不会出现 产销层面的大幅波动;乘用车市场则基本能够确保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相对疲软的轿车市场,其销量增幅表现也日益好转,加上SUV和 MPV市场仍保持的较高速增长,乘用车市场无疑将有效拉动整个行业实现较好增长。  

  从企业层面看,上半年销量排名TOP10的企业集团依次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华晨、江淮和吉利;销量依次为:299万辆、193 万辆、149万辆、148万辆、131万辆、74万辆、45万辆、40万辆、33万辆和29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在TOP10企业集团中,各家企业销量均 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成长性表现突出是广汽、江淮、吉利和北汽,均实现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0%、13%、12%和11%。

  总体来看,乘用车市场消费呈现出新一波的产品集中化趋势。

  市场的发展一般会呈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先集中,后分散,再集中。第一阶段,也就是在市场发展初期,因供给不足,消费者会集中消费某一种或几种产品,也即产品 消费更集中在推出较早的明星产品,如80年代的桑塔纳、捷达和富康;第二阶段,随着产品供给的增多,消费者消费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小众化或者非主流的产品 能够获得市场青睐;第三阶段,在市场趋于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理念容易形会成共识,尝鲜的现象越来越少,跟风随大流的现象越来越多,从而形成热销的产 品卖得更好,滞销的产品更加滞销。

  对于汽车市场来讲,汽车在国内已经逐渐普及,汽车也已经从特殊商品变成了一般消费品,当前也出现了从需求多样化向消费集中化发展的趋势。虽然目前整体汽车市场还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但在细分市场还是能看出一些迹象。

  轿车市场,消费向朗逸等合资紧凑型轿车集中。

  上半年轿车市场增长由负转正,贡献最大的就是紧凑型轿车。值得一提的是,紧凑型轿车的销售又主要集中在合资品牌覆盖的TOP10畅销车型。最典型的就是上汽大众朗逸,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实现24万辆,同比增长36%,贡献增量接近7万辆。

  MPV市场,消费向欧尚等紧凑型MPV集中。

  上半年MPV市场增长18%,贡献最大的就是紧凑型MPV,而小型MPV增幅明显下滑,若不是五菱等主力企业降价促销,这个细分市场上半年一定是负增长,而 中型MPV则基本处于维持状态,规模小且增长慢。在紧凑型MPV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是欧尚和宝骏730,欧尚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6万辆,宝骏730累 计销量更是达到14万辆。面向未来,合资品牌多款产品将会持续上市,以紧凑型MPV为代表的MPV市场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SUV市场,消费向哈弗H6等紧凑型SUV集中。

  上半年SUV市场增长44%,贡献最大的就是紧凑型SUV,小型SUV已可谓是是强弩之末,而中型SUV的销售基数还非常低。上半年紧凑型SUV贡献增量达 到了80万辆,贡献了近7成的SUV增量,而其中最典型的无疑是哈弗H6,上半年累计销量达24万辆,实现同比增长40%,单一车型贡献增量就达7万辆。

      【简评】乘用车市场消费出现新一波的产品集中化趋势,侧面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平稳、成熟和理性。

 

4.一汽-大众重回增长轨道 SUV短板亟须补齐16-07-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汪洋
http://news.cb.com.cn/html/company_11_31997_1.html
      经历了2015年销量下滑之后,一汽-大众再次回归增长轨道。

      今年1~6月,一汽-大众共计销售新车88.6万辆,同比增长8.8%,略低于乘用车平均9.23%的增幅,其中大众品牌完成59.7万辆,同比增长10.1%,奥迪品牌销售28.9万辆(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增长6.1%。对此,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公关总监李鹏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汽-大众上半年销售量已经完成了今年年度目标的47.4%,在年度目标完成率前5名里面,一汽-大众排在第二位,一般来说,下半年是汽车销售的高峰,从目前的增长态势来看,下半年达成目标的希望非常大。

      按照一汽-大众战略规划,到2020年,一汽-大众将达到300万辆的销售规模。这意味着未来5年,一汽-大众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2%,而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专家预测的“十三五”销售数据显示: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为2877万辆,这意味着汽车整体年均增速不超过4%,一汽-大众要完成战略目标,年均增长率需超过汽车市场整体增速的三倍。

      按照行业惯例,新车型成为车企销量增长的最大动力,而目前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是国内唯一一个没有SUV主流汽车品牌,在这个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一汽-大众亟须车型填补来维持高增长的目标。

      “产品大年”

      从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主力产品为一汽-大众贡献了绝对的销量增长。其中,捷达上半年共销售了170429辆,同比增长达到了30.1%,在A级入门车领域已经连续拿下14个月的销量冠军;新速腾从去年3月上市到现在也连续保持A 细分市场冠军,速腾上半年销量为156336辆,同比增长27.7%;高尔夫更是连续30个月保持了两厢车细分市场的冠军,今年上半年累积销量达98438辆,在两厢车市场里面已经接近50%的份额。此外,迈腾上半年销量是79792辆,同比增长4.9%;CC上半年有4%的增长,销量达到了16028辆;全新宝来上半年销量为76075辆,同比呈下滑趋势,这也是一汽大众唯一一款销量下滑的车型。不过,6月全新宝来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了20%,整年可能保持正增长。

      奥迪品牌方面,A3家族销量领先豪华A级车市场;A4L和Q5表现稳定,月销万辆以上;奥迪Q3则继续领跑入门豪华SUV细分市场。

      在一汽-大众内部看来,上半年漂亮成绩单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产品大年”诸多新品的密集推出,助力销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一汽-大众在创新营销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和突破,进一步推动品牌年轻化,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在新品推出方面,大众品牌发布了全新宝来,随后5月、6月单月销量均突破了1万辆;定位为“都市多功能两厢车”的全新高尔夫·嘉旅开启了全新细分市场;此外,一汽-大众还推出了新速腾GLI,进一步丰富产品阵营。奥迪品牌方面则对奥迪A6L外观和内饰进行优化升级;而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市发布的新奥迪Q3,有望继续领跑入门级豪华车SUV细分市场。

      在创新营销方面,李鹏程表示:“整个上半年营销我们还是用了很多心,我们一直觉得产品是根本,但营销是关键,好的营销手段能够迅速的和消费者达成一定的结合。例如大家都知道宝来主打家庭,迈腾主打科技,CC主打优雅,捷达靠谱、耐用,但是这些产品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营销活动证明,所以上半年我们还是结合我们产品锐化包括年轻化的趋势来做营销。”

      一汽-大众在创新营销方面的一个著名例证便是全新迈腾的“空中发布会”,虽然外界褒贬不一,但发布会的传播面之广已经足够令同行侧目。此外,一汽-大众在苏州举行的改装车主粉丝节活动以及今年6月做的捷达穿越千人无人区活动也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单腿”前行

      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幅中,大众品牌销量的基数和增长率都高于奥迪品牌,其中大众品牌销量基数超过奥迪品牌销量基数的两倍,显然,一汽-大众要完成2020年300万辆的战略目标,大众品牌仍需要贡献更多的力量。

      上海地区一位大型豪华车经销商高层对记者表示,从全球市场经验来看,以奥迪为代表的豪华车第一阵营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占有率会进一步下降,加上二线豪华车品牌对市场份额的蚕食,以奥迪为代表的豪华车第一阵营未来很难保持以前的高增长率。

      奥迪品牌在华的市场表现也基本符合上述说法,奥迪品牌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占比由2013年的34.2%下降至2015年的30.6%,奥迪品牌的销量去年也出现了入华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上述事实来看,奥迪品牌未来对一汽-大众整体增长的贡献率有限,而大众品牌面临的形势同样严峻。我国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产销量从200多万辆增长至1800万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此后,整体车市的增长率便呈下滑态势。

      不过,在外界看来,一汽-大众未来最大的增长点将来自SUV领域,目前,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是唯一没有SUV 车型的主流品牌,而SUV近年来一直都是整体汽车市场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此,一汽-大众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孙国旺表示:“一汽-大众SUV是有的,还不止一款。最晚在2018年之前,大家就会看到。”

      根据大众此前发布的新车规划,未来几年,一汽-大众将会先后发布三款SUV车型,分别为小型、紧凑型以及中型三个级别,一汽-大众将推出的首款SUV是定位高于上汽大众途观的七座SUV,另外一款则是基于概念车Taigun的小型SUV,这两款车预计于明年推出,另一款紧凑型SUV则是根据现款高尔夫打造,具体推出时间未定。

      尽管在轿车领域已经“得意”多年,但对于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而言,“单腿”走路所带来的风险已经越来越明显。在SUV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销量也始终维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一汽-大众也开始布局SUV产品线。不过,姗姗来迟的大众品牌SUV车型,能否延续一汽-大众在轿车市场的优势,尚未可知。

      【简评】 对于已经历过一次销量负增长的一汽-大众来说,为保证2020年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引进SUV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5.售5.29-6.59万 吉利金刚CROSS正式上市

6.售7.68-10.98万 2016款众泰Z500上市

吉利汽车 金刚 2016款 CROSS 1.5L 自动尊享版

众泰汽车 众泰Z500 2016款 1.5T CVT尊贵型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日前
           预售价   :5.29-6.59万元            销售价   :7.68-10.98万元
           发动机   :1.5L            发动机   :1.5T
           变速器   :5速手动、4速自动            变速器   :5速手动、CVT
           车身尺寸:4050/1692/1465mm            车身尺寸:4750/1810/1490mm
 

7.售9.98-18.68万元 上汽荣威RX5正式上市

8.售12.68万起 哈弗H6 Coupe柴油版上市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日前
           销售价   :9.98-18.68万元            销售价   :12.68-16.38万元
           发动机   :1.5T、2.0T            发动机   :2.0T
           变速器   :手动、7速双离合、6速湿式双离合            变速器   :6速手动
           车身尺寸:4545/1855/1690mm            车身尺寸:4549/1835/1700mm
 

每日新闻摘要
 
1.据国家质检总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进口车在内汽车召回总数已逾570万辆,这一数据达2015年全年召回数量的1.2倍,创我国市场半年召回历史新高。
 
2.7月16日,在“2016硅谷高创会暨全球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奇瑞新能源联合北京创客空间共同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开放车型共享平台,可实现汽车设计制造的开放共享。
 
3.数据显示,1~6月,马自达在华累计销售汽车117523辆,同比增长1.3%。
 
4.上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因燃油吸油器和帘式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国产丰田普锐斯汽车、进口LEXUS雷克萨斯CT200h、丰田杰路驰、丰田普锐斯 PHV汽车共计43841辆。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22-7月8日 下一篇:快讯3224-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