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48-8月22日
发布时间:2016-08-22 16:15:47    浏览量:1831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上海:混合动力车用电时间显著超过用油 5. 内外皆有变 北京BJ20最新实车图片曝光
2. 新能源车对抗战升温:外资提速屯兵品牌对抗新局面 6. 五款车型供选 新款比亚迪F3实车到店
3. 新能源二手车陷流通“困境” 7. 11月正式上市 金杯蒂阿兹配置信息曝光
4. 自主增幅连超合资 未来“逆袭”被市场看好 8. 成都车展首发 北汽幻速S3L官图发布

新闻详情

 
1.上海:混合动力车用电时间显著超过用油16-08-22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http://wap.sh.gov.cn/nw2/nw2314/nw2315/nw4411/u21aw1155176.html
      充电难———这一限制新能源车使用的最大瓶颈正在上海化解。今年以来,本市新增充电桩数量比新增新能源车数量更多,在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得益于此,上海新能源车可以完全摆脱“假环保”的质疑,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新能源车用电的时间明显多于烧油。

      “充电桩赤字”首次消失

      上海市交通委秘书长高奕奕日前在市政协关于充电桩的考察活动中透露,截至7月底,全市充电桩总数首次突破4万个,其中今年新建1.83万个;而同期,上海新上路新能源汽车总量为1.82万辆。如果用“充电桩赤字”来描述新增新能源车与新增充电桩数量之差,那么今年以来桩比车多增加了200个,“赤字”已经变成“黑字”。

      过去两三年是中国新能源车的起飞期,但“充电难”却困扰着各个地方,上海也不例外。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2014年,上海的“充电桩赤字”在8000个左右。2015年,尽管充电桩增速惊人,但由于上海新能源车年销量出现了同比40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充电桩赤字”扩大到约2.4万个。经过最近半年多的“桩、车同步发展”,上海新能源车、桩的配比已显著改善。目前,上海每辆新能源车平均拥有充电桩数量0.54个,去年底则不到0.4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充电桩中,今年发展最快的是在公共场所、停车库设置的公共充电桩。年初,上海把“新建4000个公共充电桩”列入今年市府实事工程。现在只有8月,已完成了4400个,是年度计划的110%。

      电动行驶比例“大有改善”

      充电难不仅会降低新能源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会让发展新能源车的初衷———“保护环境,减少尾气排放”落空。上海今年新上路的新能源车中,85%是既能用电,也可烧油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如果找不到地方充电,混动车就只能当成汽油车使用。此前,对混动车“假环保”的批评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但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车不用电,绝不是车主不想用电———同样的里程,用电产生的电费不到油费的1/4。

      随着上海充电桩的快速增加,新能源车的环保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负责人刘建华表示,全市的新能源车目前60%的时候在用电,燃油里程只占40%。这一数据是在搜集全市新能源车使用状况并作大数据分析后得到的。而且,分析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上海新能源车用电比例的提升,与充电桩的建设具有极高相关性,今年“大有改善”。

      车位不足仍是硬骨头

      充电桩快速增加当然是好事,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有政协委员提出,由于各家充电桩公司标准不统一,支付系统不统一,有的新能源车主不得不下载四五个充电App、随身携带十几张充电储值卡。而且,有小部分的充电设备与车辆不太适配,充电很难完全充满。高奕奕说,上海目前正在建设全市统一的充电服务平台,年内应该可以开始运行。届时,车主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预约所有的公共充电设施,政府也可以对所有充电桩实现统一监管。

      此外,在新能源车推进办的刘建华看来,充电桩建设工作看似顺利,但未来仍有很大压力,因为制约充电设施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停车位不足,“现在更多是把容易的工作做了,将来要啃的硬骨头肯定越来越多”。

      据市交通委透露,为形成充电桩发展的长效机制,上海正在研究一些新政策,比如在住宅区特别是停车位不足的老小区周边,引入第三方建设公共充电车位。对此,市政协委员王红顺建议,下一步,上海公共充电桩的发展重点,应该从商务楼宇停车场向小区周边转移。

      【简评】 只有让车主在下班后找得到地方充电,新能源车才能真正“吃得饱”、跑得动。   
 

2.新能源车对抗战升温:外资提速屯兵品牌对抗新局面 16-08-22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高飞昌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8/21024453445360366174438.shtml
      “我不在乎外资品牌的进入。在传统领域,我们这几十年来确实在技术上有依靠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反而是他们在找我们,问我们能不能共享技术?我们和他们在这一块只有品牌差异。”8月5日,在“2016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上,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表示。

      朱军的表态有一个深刻的行业背景——目前,国内上市销售的外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少之又少,市场基本被本土品牌占领,但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太久。大众、通用、丰田、标致雪铁龙等大型集团近期纷纷在华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方案。以大众为例,其将在2020年前在中国推出20款新能源汽车。同时,各大合资车企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最快在两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将形成中外品牌对抗的新局面。

      如何应对外资势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可能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天众多参会嘉宾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上下统一起来,希望国家在提供支持的时候要支持到点上,比如补贴大大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低水平的量的竞争,尤其是地方补贴扶持了一批竞争力不强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精进电动CTO蔡蔚直言。

      随着政策红利逐步消退,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如何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下去?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强,并应对未来中外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的新一轮竞赛?

      全产业链上的竞争

      整车产品竞争开始之前,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外资企业已经刀锋相见。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对“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征求企业意见的通知》,引发行业巨震,随后工信部宣布三元材料锂电池“暂不纳入”新能源汽车目录,截至目前仍未“解禁”。此事件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是中国阻止外资电池进入中国的行动,目的在于打破外资在锂电池领域的垄断。

      但是,国内电池的水平至今依然让一些企业感到担忧。“企业第一是要考虑出好的产品。”针对这一点,小鹏电动汽车创始人兼总裁夏衍表示。他认为,国外零部件企业可以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起步阶段少走弯路,因为目前国内缺少可以满足整车需要的零部件。“小鹏在电器打包方面和国内的供应商合作,也希望在电池包方面国家有更好的政策出来。”夏衍表示。

      如电池一样,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中外资的对抗无处不在。“核心零部件产业也好,汽车整车产业也好,大家听到了最近商务部在谈股比放开,现在发改委也在谈,说明外资迟早要介入。早期我国汽车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是外资企业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蔡蔚说。

      而如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步形成之后,外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主流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南北大众、东风日产、神龙汽车等都公布了未来五至十年将发力新能源车型。眼下,一些高端车已经率先开始布局,诸如宝马的i系列,奥迪的e-tron系列、特斯拉等已经进入国内。但从绝对数量来看,目前本土车企仍然牢牢的掌握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权——当然,这也与缺少竞品有关。

      不过,中国本土车企主要发力民用车型,一定程度存在着蔡蔚提到的“低水平竞争”问题,中国本土电动车在高端电动车领域有所缺失。虽然外资新能源车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大多从高端切入,正如文前朱军所言,中外资新能源车有品牌差异。

      “跟国外存在差距有几个因素,第一是技术积累不够;第二是批量数量不够;第三是我们在品牌等层面存在不足。”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指出。中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在逐年退坡,至2020年将没有补贴存在。因此,在补贴退出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十分关键。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试水推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业内将之解读为国家将以此代替补贴政策。可以预见的是,在新旧政策交替之际,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仍将面临着不少变数。

      技术大战中的机会

      中国车企已经意识到,要想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核心的就是打造过硬的技术实力。

      朱军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还无法断定,但是至少做到四点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普及。第一是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达到300-400公里;第二是充电设备可以在15分钟之内充满电;第三是电池寿命达到40-60万公里;第四则是价格亲民。

      在电机和变速器供应商精进电动看来,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是走技术共享之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实现密切配合,才能实现自我的强大。“未来汽车的技术应该包括分工合作以及共享。”蔡蔚说。精进电机的设想是,其未来的电驱动产品能装到所有的车上,不管是传统汽车企业生产的面向未来的汽车,还是全新创业公司生产的汽车。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已经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完全可以应对补贴取消后的市场自由竞争。“实际上,在国外比亚迪知名度非常高,技术也受到认可。”比亚迪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比亚迪目前将收入的5%投入研发,这笔费用大概是30亿元左右。

      而与传统车领域的竞争不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上汽、比亚迪都已经掌握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同时在电动车关键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戴姆勒也经常向我们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比亚迪相关负责人称。“在核心技术动力电池方面,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都是领先的,现在能跟我们竞争的是韩国的LG、三星。而国内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绝对是一流的,我对此充满信心。”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曾如此点评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

      欧阳明高认为,中国车企未来的机会在于,国内新企业创新能力很强,而再与智能技术结合,优势会更加明显。但同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整车共性技术开发能力还不强、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储备不足、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不相适应、后续维修保养体系尚不完善等。”

      在未来的竞争中,本土新能源汽车要对抗外资品牌,仍需要不断提升。

      【简评】 在近期工信部下发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的新规章,未来将收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同时国家对动力电池的制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新能源二手车陷流通“困境”16-08-22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亚菲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8/22/content_648932.htm?div=-1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值红海,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购买新能源车型不但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还可以直接获得一张难得的牌照。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要从2011年开始算起,彼时新能源汽车逐渐有了私人买家,然而经过了5年,第一批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到了置换周期,新能源二手车如何置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全年,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高达941.71万辆,然而其中却几乎没有新能源二手车的影子。在二手车市场里,专门经营二手车买卖的经纪公司直言,“除了特斯拉,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不收。”另一名二手车销售人员表示,纯电动汽车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就不好分级,不好确定价格,更担心收来的车卖不出去。

      目前在我国的汽车流通领域,新车销售主要以4S店模式为主,而二手车的流通则主要依靠经纪公司,经纪公司拒绝收购新能源二手车,直接导致这类车型的无法流通。

      为了解决消费者买车时的顾虑,此前有比亚迪、东风日产针对旗下销售新能源车辆提出回购。但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并无法让新能源二手车真正流通起来,这一市场真正缺失的是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完善的回收体系。

      二手车评估往往需要参考车辆类型、规定使用年限、累计行驶里程、维护保养情况等,而在新能源二手车领域里,还需要了解车辆电池的使用情况——使用寿命、衰减情况、电池密度等等,目前二手车市场上缺乏评估新能源二手车的专业人才。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二手车目前尚无评估标准,没有标准就难以分级,更难以对新能源二手车做出标准的估价。业内人士称,在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应当先有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推动行业进步。

      近日,北汽新能源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出了业内首个《北汽新能源二手车检测标准》,暂时填补了国内新能源汽车检测评估领域的空白。

      【简评】与燃油车市场较为完善的二手车评估体系相比,新能源车还属于新生事物。

 

4.自主增幅连超合资 未来“逆袭”被市场看好16-08-22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解全敏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8/19051915191560366150155ALL.shtml
      尽管7、8月份是车市传统淡季,但今年7月车市热度却未见消减,尤其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销量增幅更是再创新高。乘联会数据显示,在所统计的72家车企中,自主有10家增幅比例过百。而翻看此前数据也可发现,在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增速便已超越合资品牌。

      长期以来,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博弈中,由于技术实力上的差距,自主品牌始终处于劣势,而今其销量增幅连续超越合资,是否预示着两者之间的局势将开始逆转?要继续赢得市场份额其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本期盖世汽车业界调查就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逐一阐述。

      从调查1所显示结果来看,高达58%的参与者认为,产品实力的稳步提升是自主品牌增幅提升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业界对于自主品牌已有较大改观。不可否认,相对于“价格战”策略,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加入到产品品质的竞争之中。而经历漫长时间的积累,自主品牌产品实力确实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吉利的博瑞、长安的CS75,还是长城哈弗H6等等,均表现出可媲美合资品牌的产品力。

      而说到产品力,就难免要提到SUV,因为相对于轿车领域,自主品牌的产品实力更多聚焦在SUV板块。在此次调查中,亦有39%的参与者将自主品牌增长的原因归结为SUV战略的成功。这不难理解,因为SUV是现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最多的车型,对中国市场而言更为如此,尤其近两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年轻群体时尚化需求的增加,SUV已成为自主品牌销量上涨的重要保证。

      SUV车型的热销,让车企纷纷涌入这一领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与外资,都纷纷加大对SUV的投入,以求分一杯羹。毫无疑问,该领域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因此,尽管眼下自主品牌SUV仍在热销,但其在该领域的红利可能正在逐渐消退。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尽管中国品牌SUV车型数量在增多,市场份额却没有明显增加。针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合资SUV正在蚕食中国品牌SUV的市场份额,过于依赖SUV可能会给自主品牌带来新的危机。

      如此看来,自主品牌接下来的重点之一将是增强轿车市场能力,均衡各级市场发展。而从调查2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到,20%的参与者支持这一看法。

      但更为关键的,显然还是人才。无论在轿车、SUV亦或是其它各级市场,人才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实力。在此项调查中,50%的参与者认为,自主品牌要继续赢得市场份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尽管自主品牌的产品实力正在稳步提升,但与合资相比仍然存有差距。正如前面所说,合资SUV布局的加强已经开始对自主品牌产生不利影响。此时,想要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研发能力自然是要列入计划当中的。

      此外,“加强品牌的宣传和管理,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亦获得了29%的投票。在自主品牌发展的历程中,品牌溢价能力欠缺一直是短板。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同一级别的车型,自主品牌价格通常要比合资品牌要低。因此,自主品牌近两年也在加强品牌力的提升,例如明星产品的推出以及品牌宣传上的加强。未来,自主品牌或许会在这一方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品牌五大支柱力量,从7月的销量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其依旧稳居自主品牌前五席位。而在这五者之间,业界最看好哪一品牌的发展?调查4的结果表明,吉利得票最高,支持者占比高达49%。除吉利外,其它几大品牌的投票率相差不大,其中位居第二位的是坐拥中国品牌“头把交椅”的长安。

      与此相呼应的是,吉利在7月创造了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增长记录,当月共销售52,186辆,同比增长74.31%,前7月销量达344,296辆,同比增长20.7%。实际上,自从博瑞、博越、帝豪GS“三剑客”发布之后,吉利汽车销量“攀升”的势头便越来越明显。其中,上半年推出的博越月均销量已突破1万辆,帝豪GS也有不错的表现,环比大涨46%。

      正如前面所说,自主品牌大都选择押宝SUV,这在当前阶段的确可称良策,然要真正与合资抗衡,各级市场的均衡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 吉利计划在未来3-5年里,让SUV销量和轿车销量各占“半壁江山”。这自然也将提升业界对之的期待。当然,吉利之所以如此被看好,与沃尔沃可能极为相关,毕竟与沃尔沃的汽车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会进一步增强其实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23%的参与者并不看好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但76%的参与者认为,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因此对自主未来超越合资赢得市场持有信心。

      【简评】曾经备受质疑的自主品牌正在刷新业界对其的传统看法。

 

5.内外皆有变 北京BJ20最新实车图片曝光

6.五款车型供选 新款比亚迪F3实车到店

汽车之家

比亚迪 比亚迪F3 2016款 1.5L 手动豪华型

           上市时间:9月2日上市            上市时间:日前到店
           预售价   :8-12万元            销售价   :——
           发动机   :1.5T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CVT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4617/1716/1480mm
 

7.11月正式上市 金杯蒂阿兹配置信息曝光

8.成都车展首发 北汽幻速S3L官图发布

绵阳金杯 蒂阿兹 2016款 基本型

北汽银翔 北汽幻速S3L 2016款 基本型

           上市时间:11月正式上市            上市时间:9月底
           销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1.5T、1.8L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6速手动            变速器   :5速手动
           车身尺寸:4745/1856/1710mm            车身尺寸:4520/1790/1750mm
 

每日新闻摘要
 
1.8月20日,东风风行在北京隆重举办了面向60万菱智车主的“菱智与你荣耀同行”用户答谢会。目前,东风风行菱智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60万辆,并助力东风风行成功打造由菱智、风行F600、风行CM7组成的低中高全覆盖的“商务车世家”。
 
2.一汽夏利21日晚间发布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TFTM)15%的股权,预计获得约25亿元的资金并增加当期损益。
 
3.日前从环境保护部获悉,环保部、公安部、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通知明确,环保部门不再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以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年检标志将从三个变成两个。
 
4.近日,吉利汽车公布了其2016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营业额为180.89亿元,同比增长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7亿元,同比上涨36%,每股摊薄盈利为21.65分,同比增长36%。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47-8月19日 下一篇:快讯3249-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