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53-8月29日
发布时间:2016-08-29 16:09:24    浏览量:1759次    

新闻标题

 
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汽车技术标准产业规划有望年内出台 三大产业升级在即 5. 搭57马力电动机 凯翼C3R EV或10月上市
2. 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转向核心技术 行业或面临新洗牌 6. 六款车型配置信息曝光 骏派A70正式下线
3.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降至年内最低点 7. 配独立式显示屏 宝骏510量产版内饰谍照
4. “油耗强标”催生“混动元年” 8. 风行SX5 11月上市 曝东风风行新SUV计划

新闻详情

 
1.汽车技术标准产业规划有望年内出台 三大产业升级在即16-08-29 来源:第一财经   
http://www.yicai.com/news/5074932.html
      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智能汽车技术标准和产业规划目前已基本成型,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发布。据悉智能汽车技术标准将涉及自动驾驶、云服务、通讯协议等诸多产业标准的制定。多家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对上述消息进行了进一步确认。

      据悉,工信部、交通部等部委已多次召集国内智能汽车领域的代表企业召开行业会议,在此前的“推动汽车软件发展,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的专题研讨会上,还将制定技术标准和产业规划确定为重点工作。

      据《经济参考报》,相关专家和企业介绍,智能汽车技术标准会对智能汽车产业涉及的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诸多技术,制定安全、可靠、统一的行业标准。产业规划则将根据产业趋势,确定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图、重点技术,以及重大专项工程等内容。还将重点讨论相应的交通立法、保险责任、城市规划等热点问题。此外,各界关心的车辆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将获得重点关注。

      据知情企业介绍,智能汽车技术标准将涉及自动驾驶、云服务、通讯协议等诸多产业标准的制定。此外,各界关心的车辆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将获得重点关注;产业规划方面,除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图、重点技术、重大专项工程外,还将重点讨论相应的交通立法、保险责任、城市规划等热点问题。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超过20家企业涉足智能汽车产业,其中既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也包括谷歌、优步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国内,除了百度较早涉足外,北汽、广汽、上汽、长安、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以及阿里、乐视、360等互联网公司也已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辆信息安全等领域深耕多年。

      在近期,各大厂商也是大手笔不断,智能汽车产业竞争逐渐白热化。如,乐视花费120亿元在浙江建厂,计划年产40万辆电动车;沃尔沃与优步(Uber)达成战略协议,两者将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与技术,该项目投入共计3亿美元。并宣布收购自动驾驶卡车创业公司Otto;福特联手百度在对加州LiDAR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高达1.5亿美元。。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相关推进政策的落地,汽车、交通、运输三大产业将集体步入产业升级期。

      【简评】 这不但会进一步推动这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产业持续发展,还将拉动上下游多个技术和服务领域的快速成长。   
 

2.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转向核心技术 行业或面临新洗牌 16-08-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www.cnautonews.com/tt/201608/t20160829_488949.htm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发业内关注和讨论。而财政部官员也透露,近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有所调整。专家表示,补贴减少、准入门槛提高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迎来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

  产销均为全球第一

  “由于绿色、环保的要求,汽车电动化不论在国内还是全世界,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国家的补贴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车的数量大幅增加,技术上也有了很大进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蔡蔚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发展到2015年的35万辆。2016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8%和122.8%。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

  “但是补贴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蔡蔚直言,“我们目前的补贴包括中央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中央政府的补贴是普惠性的,只要是新能源车就给补贴,这导致大量企业一哄而上,容易出现粗制滥造。而地方政府的补贴则常常伴随着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补贴政策激励和准入门槛较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问题,比如重复建设、低品质、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企业骗补的情况。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产量增加、成本降低,补贴有一个退坡的机制,行业政策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对本报表示。

  政策更趋成熟健全

  8月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两个文件是政策层科学管理汽车市场的信号,一边提高新能源车的准入门槛,一边推动碳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旨在建立更成熟、更健全的产业顶层制度。

  “新的准入规则对企业的要求提高了,比如要求企业有比较强的开发能力,能够对全部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而且取消了自制底盘改装类生产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分析说。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准入门槛的提高,预计两年内达到条件的新增整车企业为10家左右,两年后现有119家整车企业约有2/3的企业可达到条件。

  “新政策将对那些没有核心技术也想进入的企业进行抑制,防止一拥而上或者骗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赵英说。

  补贴转向核心技术

  事实上,根据此前公布的政策,自2017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进入退坡阶段。在8月21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近期还会进行调整,从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

  “普惠制的补贴一方面是财政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不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蔡蔚表示,“补贴应该用于支持优质产品和高精尖技术的研发,比如对电机、电池等核心技术可以大力补贴,因为这些技术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蔡蔚看来,发改委推进碳配额交易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随着补贴的减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的收入来获得补偿。相比财政补贴,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更能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补贴导向将让位于市场导向,让位于创新导向。优胜劣汰作用将被强化,真正能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陈清泰说。

      【简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又较早地把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为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了条件。

 

3.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降至年内最低点16-08-29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郭晨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08/t20160826_488804.htm
      7月对自主品牌而言,既令人欣喜,又令人失望。欣喜的是,7月自主车企销量普遍上涨,部分企业销量同比增幅高达5倍;失望的是,尽管有如此令人咋舌的销量增幅,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比年初下降6个百分点,跌至39.5%,为年内最低值。

  销量涨份额降

  7月是车市传统的淡季,但是自主品牌却走出一波普涨的行情。其中,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北京汽车、众泰汽车、东风乘用车、东南汽车、一汽吉林、昌河汽车和江铃汽车共9家车企在7月市场销售上实现同比增幅超过100%。因为这些企业销量增长幅度较大,自主品牌销量增速高于26.26%的市场整体增长速度。

  自主品牌在7月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和SUV广受市场欢迎密不可分,一些自主品牌依靠一款或者几款SUV,实现销量“突飞猛进”式的增长,或者“绝地反击”式的逆袭,已经屡见不鲜。例如广汽传祺GS4,7月销售2.76万辆,帮助广汽乘用车取得自主品牌总销量排行榜第二名;又如一汽吉林森雅R7,在7月销售4275辆,占该企业当月整体销量的近九成,实现同比增长340%。

  尽管从增幅上看,自主品牌在7月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是如果对销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在“高增长”的背后还有一定的“水分”。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去年股市、楼市的表现对经济构成一定的冲击,所以车企在去年7月的销量比较低,这就使得今年自主车企有了很大的增长空间。另外崔东树称,一些自主品牌销量基数本身偏低,增幅翻倍甚至更多也仅在月销千辆水平。

  与销量增长相对应的往往是市场份额扩大,但事与愿违,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自主品牌7月市场份额为39.5%,低于5月40%的市场占有率,降到今年截至目前的最低点。

  逐月走低 SUV市场竞争力下滑

  与去年市场份额最低的月份相比,今年7月自主品牌的份额仅高出4个百分点。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是7月一些中低端SUV持续热卖,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可能会跌破39%。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跌可以从SUV销量排行榜上一窥端倪。在年初的SUV产品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上,自主品牌最多时可以占据其中的七八席。那时一些市场分析人士惊呼,SUV市场要被自主车企垄断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品牌正在逐渐从SUV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上消失。7月,除了哈弗H6、传祺GS4和宝骏560三款“神车”以外,自主车企已无其他产品上榜。

  自主品牌在SUV上的疲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染”到轿车市场。7月自主品牌轿车产品中,仅有帝豪EC7、艾瑞泽5与长安逸动的市场表现尚可。在MPV市场上,自主品牌也失去“攻城略地”般的气势,自主MPV标杆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尽管对拳头产品宝骏730施行降价促销,但是仍然难挡销量两连跌的尴尬局面。

  此外,主流自主品牌在7月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一些之前表现很好的自主品牌同比增长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综合看来,自主品牌7月市场占有率达到年内低点并非毫无缘由。

  “V型”走势会出现吗

  参考自主品牌全年市场份额往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自主品牌往往会在年内7月前后达到市场占有率的最低点,然后在下半年实现反击,市场占有率也会逐月攀高。对于这种发展惯性,崔东树告诉记者:“年中,换购消费者群体数量高于初次购车消费者群体数量,而换购消费者往往青睐合资品牌,故而影响自主品牌在年中的销量。”

  今年下半年自主品牌会有一系列新品推出上市,例如广受关注的帝豪GL、长安CS751.5T版等车型。另外一些畅销车型的产能有望在下半年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如广汽传祺第二条生产线刚刚竣工、吉利博越的产能正在爬坡等等,都是对自主品牌在下半年实现反击的积极有利因素,这种“双重因素”的预期也让业内对自主品牌在下半年的业绩期望更上一层楼。

  崔东树认同V型发展惯性的说法。他认为,自主品牌目前还是容易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从近两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曲折向上的发展过程。“目前宏观经济放缓,汽车市场会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不会像房地产等产业那样,出现暴涨暴跌。这对自主品牌而言是很好的市场机遇。”崔东树说。

      【简评】自主品牌如果想真正的超越合资车,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身。

 

4.“油耗强标”催生“混动元年”16-08-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洁瑶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08/29/content_71127.htm
      上汽通用近日宣布将于年内上市三款混动车型,各合资车企将中国市场带入一个真正意义的“混动元年”——— 下个月雅阁混动版或将上市,此前几个月,索纳塔混动版、沃尔沃S60L T6混动版上市,而丰田双擎车型则已渐入“热销期”。绕过自主车企在纯电动车方面的技术、市场积累和政策红利,合资车企更愿意用混合动力车型来寻求“油耗强标”下的达标——— 去年颁布的2020年油耗新标被认为是车企电气化战略的推动主力。但同时业界在被各种概念吊起胃口后更在叩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能源车爆发期何时来临?

      企业平均油耗压力重

      2015年初工信部发布新修订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需降至5 .0L/100公里。
    
     “没有新能源车或混动车,这样的油耗标准无法实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明确指出,新能源车加上全混动汽车,将是车企应对油耗新规的方向。他透露,2012年-2015年,国产车型年均降油耗速度不足3%,目前企业平均油耗压力很重。
    
      目前车企降低油耗的路线分为几个派别:其一是新能源车技术相对薄弱的车企,希望先通过新一代发动机的技术调整降低油耗,同时进行新能源技术储备。其二是已开始进行电气化探索的车企,这又可简单分为两个派别,其中一方绝大部分是自主车企,积极依靠政策红利探索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另一方是合资车企,更多探索全混合动力车型,同时布局拥有政策支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合资车企更偏向混动车型,一方面是为避免与在纯电动车方面深耕多年的自主车企正面交锋,另一方面是自身混动技术更具备优势。
    
      “国内车企在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等方面还是没办法做得很好,这是客观事实。”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指出国内车企在混合动力方面的弱势,“所以一些人说国内车企可借新能源车弯道超车,我认为混合动力是最没有办法弯道超车的。”
    
      今年下半年,合资车企将有一批混动车型上市,包括以上提到的上汽通用三款车型:凯迪拉克CT 6PH EV插电式混合动力型、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和雪佛兰迈锐宝X L全混动车型。另外可能还有奥迪A 6Letron、沃尔沃S90T 8混动版等,“混动元年”由此诞生。
    
      新能源车爆发期的期待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全混合动力车型被更多视为新能源车时代的过渡产品——— 在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还未及时普及时提供相对燃油车更节能更便利的交通工具。当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完善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等新能源车将成为主力车型。“一直在政策庇护下的新能源车何时点燃爆发期”成舆论焦点。
    
      根据中汽协统计,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增速达一倍以上。数据看似很美好,现实却可能很让人纠结。
    
      从各车企公布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看,到2020年或2025年不少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并不到十分之一,这并不足以撑起爆发期的预期———上汽通用2020年新能源产品销量目标是15万辆,大众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目标是100万辆。
    
      崔东树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五年我国新能源车的“不健康”生态———新能源乘用车中客车和专用车的占比不断提升,2011年- 2015年新能源客车占新能源车的销售比例从19%增至30%,专用车从0%增至13%,而狭义乘用车,销售占比从81%一路跌至2015年的57%。
    
     “之前新能源车数据很好看,大家说新能源车迎来爆发期,我认为不是。即使新能源车占到汽车销量的1%,也没实际意义。”崔东树称。“要注意的是,目前新能源车主要分布在限购城市,北京一个城市的纯电动车需求就占了全国接近一半。”
    
      他认为,2016年之后,随着政府补贴逐年退坡,新能源车的产品多元化和品质稳定,充电设施逐步完善和个人需求的提升,新能源车将迎来增长,不过进入的是“快速成长期”。
    
     剖析

     新能源车要迎来爆发,还面临几个待解的难题。
    
      其一,我国在汽车零部件方面薄弱。“现在我们的很多基本装备,像二三级零部件还是缺乏。之前日本地震,很多企业开不了工,很多电池企业也开不了工,因为我们很多装备来自日本。”罗兰贝格中国区合伙人张君毅早已注意到这样的问题。
    
      其二,电气化是对环保的考虑,但是需指出的是,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去年我国火电发电占据70%左右的主力地位,其中煤电占比火力发电的89%以上,即即使用电力驱动汽车,在我国,电力的来源——— 煤仍然对环境构成污染。这也成为这段时间新能源车被质疑的一点。如何用更环保的方式发电,是发展电力驱动的新能源车目前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这些都非一日之间能解决,在上汽通用推出全新一代主力平台混合动力车型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该企业还在加速推动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国产化,位于金桥的上汽通用汽车电池组装厂正在建设中。

      【简评】由于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偏短、充电难、电池成本高等原因,让纯电动车型并不适合目前的汽车市场。

 

5.搭57马力电动机 凯翼C3R EV或10月上市

6.六款车型配置信息曝光 骏派A70正式下线

凯翼汽车 凯翼C3R 2016款 电动版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10月上市            上市时间:9月21日上市
           预售价   :——            销售价   :——
           电动机   :57马力            发动机   :1.6L
           续航里程:最大或达200KM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3872/1726/1510mm            车身尺寸:4610/1790/1500mm
 

7.配独立式显示屏 宝骏510量产版内饰谍照

8.风行SX5 11月上市 曝东风风行新SUV计划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
           上市时间:2017年上市            上市时间:11月上市
           销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1.5L            发动机   :1.6L
           变速器   :6速手动变速箱           变速器   :5速手动、CVT
           车身尺寸:4220/1740/1605mm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据介绍,目前博越仍有5万辆订单尚未交付用户,待宝鸡工厂投产后,订单交付速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博越单月销量也有望向更高的指标冲击。
 
2.近日,记者从福田汽车官方获悉,福田汽车集团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张家口基地一期宣布投产。据了解,福田汽车集团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张家口基地,是河北省和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实现产业转移对接的首个项目。
 
3.比亚迪8月28日晚间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实现营业收入449.50亿元,同比增长4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长384.23%;基本每股收益0.87元;同时公司2016年半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3.67元(含税)。
 
4.8月25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512.65亿元,同比增长8.5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6亿元,同比增长6.31%。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52-8月26日 下一篇:快讯3254-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