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77-10月8日
发布时间:2016-10-08 16:29:16    浏览量:1129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工信部《暂行办法》引争议 2.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年底到期
3.以财政补贴转向矫正新能源汽车业风向标 4.豪华车企竞争升级:整体增幅近两成
产品信息  
5.6款车型供选 东南DX3预售7.29-9.99万元 6.小型SUV/或2017年上市 宝骏510官图发布
7.售9.98-14.78万 新款奔腾X80正式上市 8.售15.98-22.38万元 国产三菱欧蓝德上市

新闻详情

 
1.工信部《暂行办法》引争议 “双积分”并行管理一锤定音?16-10-8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邬启斌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09/t20160930_496078.htm
      9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旨在对在中国境内销售乘用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情况进行管理,并强调两项目标要求分别考核。同时指出,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允许结转和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允许自由交易,不能结转。

  分别考核 组合使用

  这项备受关注的政策提出,2018年至 2020年,工信部对在中国境内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大于5万辆的乘用车企业,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年度比例要求。2016年至2017年不做考核,2018年至 2020 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8%、10%、12%,2020 年以后的比例要求另行制定。在积分标准方面,《暂行办法》提出了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分值根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纯电动续驶里程等技术指标确定的计算方法,即续驶里程越长,积分越多。

  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管理方面,《暂行办法》指出,对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以及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达到一定要求的传统能源乘用车车型,在核算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时,按 GB 27999 中相关规定计算(即按现行计算方法执行)。另外,对年产量或进口量少于2000辆的中小企业提出了宽松至目标值160%的优惠核算办法。

  对于业内最为关心的油耗与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如何管理的问题,《暂行办法》提出分别考核、组合使用的管理思路。其中提到,车企油耗负积分抵偿归零方式有四种:一是使用本企业结转的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二是使用本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三是使用接受转让获得的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四是向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四种抵偿方式允许组合使用,且新能源汽车积分允许交易,但不可转结。

  组合使用难达降耗目的?

  《暂行办法》发布后,部分管理方式和核算标准引发了业内人士的质疑。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标准上,单纯以续驶里程为计算因子的方式,让不少业内人士疑惑。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王秉刚对《中国汽车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仅以单车行驶里程作为计算因子的方法,有可能让有些企业通过采取单车多装电池而不进行技术升级的办法钻计算方法的空子。王秉刚建议,工信部应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加强事后监管力度,避免出现企业申报和审核时“电池装的很多”,实际使用时却没有达到申报的续驶里程的现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同样表示,单纯以续驶里程计算积分的标准,有一定合理的地方,但科学依据显然不充分。

  相对于计算方式,在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交易的管理方式上,业内人士更是忧心忡忡。事实上,在《管理办法》出台前,行业内已经围绕此话题展开了多轮讨论。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安锋认为,油耗+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交易、抵偿系统过于复杂,难免产生数据黑洞,滋生数据造假、监管困难等问题。同时,两项积分的组合使用,也容易稀释传统汽车节能目标要求,降低企业传统节能技术升级的动力。

  安锋指出,在目前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中,新能源汽车享有本身油耗零核算同时可享5倍核算的优惠政策。从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可以看出,国内自主车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贡献,平均油耗大幅降低,然而剔除新能源汽车的贡献后,自主车企传统燃油车的整体平均油耗却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

  不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节能研究部部长赵冬昶则认为无需过于担心传统燃油车的降耗问题。他解释说,除企业平均油耗管理模式外,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管理还有“单车限值”的要求,两项约束目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传统能源车的油耗持续降低。

  车企降耗是必经之路

  “事实上,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做好降耗工作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终归没有坏处。”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欧训民对《中国汽车报》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降耗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造型设计师李彦龙表示:“面对车辆大型化趋势,我国车企在降低发动机热循环消耗、材料轻量化和降低行驶中风阻系数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起到的是底线作用,车企不应以底线目标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衡量标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姜克隽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积分的优惠力度足以让部分落后车企继续存活,但优惠力度逐年递减之后呢?未来车企还将面临4.0L/100km的油耗目标,仅靠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核算办法难以实现。”

  王秉刚建议,虽然政策允许两项积分组合使用,但车企降耗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路径都不能放松,传统车节能技术不可放弃,否则未来面对4.0L/100km的油耗要求时会非常困难。
 

2.工信部《暂行办法》引争议 “双积分”并行管理一锤定音?16-10-8 来源:央广网    
http://finance.cnr.cn/jjgd/20161008/t20161008_523180264.shtml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1.6L以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已经实施整整一年,将于今年12月31号到期。国庆期间,不少地方的小排量汽车都出现了销售量的大增。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交建议,将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延期。

  消费者:赶乘优惠政策末班车

  2015年9月底,国务院出台了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对于在2015年10月1号到2016年12月31号购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车主,实施车辆购置税征收减半的优惠政策。不知不觉中,这一轮优惠政策距离到期日,即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十一“黄金周”里,在商家冲刺年底销量大力优惠下,不少人赶着登上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末班车。

  车企:担心销量受影响

  根据此前政策规定,小排量车购税的优惠将于今年年底退出。对此,某合资车企安徽负责人告诉记者,小排量汽车的销售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企业负责人:这个结束肯定对我们的销售会有一定的影响的,其实我们大排量的车销量其实还是不错的。像我们很多轿车本身销量就不是特别好,有1.6的政策还能维持住,购置税一般都要1万块钱左右,几千块钱的购置税还是很大的。

  中汽协:建议延长优惠政策

  从数据上看,由于这一政策的介入,去年四季度汽车销量开始逆势反弹,其中小排量汽车销量增幅显著,政策效果明显。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交建议,将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延期。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会造成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公平,对此,中汽协顾问杜芳慈认为,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杜芳慈: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安排为什么要鼓励小排量车发展,因为它在污染控制和节能方面就能做的更好一点。那么税收政策是实施国家政策的一个很有力的手段,利用税收来达到节约能源,减低污染、更好的进行污染控制,这件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3.以财政补贴转向矫正新能源汽车业风向标16-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锐 
http://news.cnstock.com/paper,2016-09-30,728014.htm
      财政政策呵护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萌芽期已过,正切换到快速成长期,两级财政补贴逐步“退坡”已成必然。今后政府财政补助将向规模化、差异性和技术性显著转向。可以预测,随着财政补贴更为精准的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步入提高品质、注重技术创新及创新商业模式的内涵型增长轨道。

      依据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历经长达半年的调查,包括苏州吉姆西客车、金龙联合汽车等在内的五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2013年至2015年共计骗取财政补贴资金10.1亿。由此,除了要求如数交回财政补助资金,五家企业还分别受到了吊销整车生产资质、取消财政补贴资格及罚款等重罚。当然,曝光的这五家企业只是“冰山一角”,相关企业在没有被公开通报的前提下也遭到了罚款或将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的处理。

      从享受免征购置税和车船税,到获取不摇号和不限行车牌的特权,从政府采购到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敞开钱袋子给予贴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那样对新能源汽车如此大尺码、宽口径地扶持。过去10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总额约160亿美元,而我国就占去了一半之多。据国务院发布的数据,自2009年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补助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如加上地方政府1:1的配套财政补贴资金,每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获补助高达13.4万。

      慷慨与丰厚的财政补贴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增长。过去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从500辆分别突飞猛进至去年的49.7万辆和44万辆,其中去年就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00%。而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度分别增加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增长119.8%和122.8%。短短几年,我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市场繁华背后隐藏着那么几只脏手。调查发现,企业骗取国家财政补助的手段花样别出,如在车辆未达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就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将符合规定的车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却提前谋取补贴;将技术含量不高的电池整装在不会投入生产运营的车辆上以套取财政补贴,将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还有的企业在获取车辆补贴后,干脆将所购车辆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拆解倒卖获利,或将车辆改装成传统燃油车后销往农村市场等。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竟成了任人戏弄与宰割的肥肉。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特殊鼓励与财政补贴,并非出于商业目的,而是指向明确的社会公益方向,但是据新华信公司对新能源购买者的调查,近八成购车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前两大决定因素是牌照优惠和政府补贴,节能环保这一核心诉求被排在了末尾。调查还显示,在选择新能源车品牌和车型的决定因素中,补贴数额排在首位,至于每百公里耗电量,消费者普遍都并不在意。看来,财政补贴所隐含的公益性诉求并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一旦购买力度“退坡”,就很难保证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以及对环保的减压功用了。

      对生产企业而言,有了巨额财政补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生产成本,甚至有厂家可借此做到零成本乃至“负成本”生产,这样,原本指望补贴来激励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提高技术与产业、产品升级的初衷也就被消解殆尽,以致我国新能源汽车所存在的技术功能薄弱及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长期短板至今未见弥补,未见具有多大程度的改观。整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电动化底盘、整车控制等共性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不足,整车品质如操控性、可靠性、减震降噪等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关键零部件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日本比我国平均水平要高出30%至40%,充电次数也是我国的几倍。同时,我国驱动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比国际水平也低30%至40%,电容、开关器件、芯片和传感器等“电池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如此,核心技术的缺失还体现在新能源车平台架构的规划开发上。除了上汽、吉利等企业外,在平台架构上将新能源车与传统汽油车统一规划,并能最大限度提升零部件共用性及生产柔性化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企业少之又少。

      的确,财政补贴减轻了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和生产开发成本高昂的压力,并有效启动了销售市场。但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的依赖性并诱致市场畸形发育,而且企业的趋利性扭曲了财政补贴的技术路线,两方面的力量使政策所期望的综合市场效果大打折扣。从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呵护下的新能源汽车萌芽期已过,并正切换到快速成长期,因此,修正与优化财政补贴政策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出于节能与环保的需要,“十三五”期间中央与地方政府还会延续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助政策,补贴资金约为3900亿。但是,基于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及部分车型成本下降较快的事实,两级财政补贴逐步“退坡”已成必然。按财政部的计划,明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今年基础上下调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退出补贴政策。而看深圳市出台的新政,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最高下调幅度达三分之一,这可能成为普遍趋势。另外,今后政府财政补助将向规模化、差异性和技术性显著转向。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已显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进入门槛。不仅如此,国家财政资金今后将主要用在充电、充电设施建设和动力电池回收及企业创新的补贴上。可以预测,随着财政补贴更为精准的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步入提高品质、注重技术创新及创新商业模式的内涵型增长轨道。
 

4.豪华车企竞争升级:整体增幅近两成 价格战将打响16-10-8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10/08072650265060369039614ALL.shtml
      豪华车企 竞争升级

      早些年,众多豪华品牌一股脑儿挤进中国。近些年,众多豪华品牌前后宣布国产。不过,几轮冲击下来,豪华车品牌很快发现,进入市场和实现国产并不意味着能够立足,必须更有诚意的价格和新品来面对消费者。凭借多款新品和低定价,奔驰、凯迪拉克、捷豹路虎今年前八个月赚得盆满钵满。沃尔沃、雷克萨斯、讴歌也纷纷站在门槛上,摩拳擦掌打算入局。

      中国豪华车市场成香饽饽

      尽管中国车市整体增速已大幅放缓,但豪华车市场仍是一片沃土。中汽协与进口车数据显示,截至8月,豪华车整体增幅达到17.4%。其中,奥迪宝马奔驰增速达到13.4%,高于去年同期。第二阵营中,包括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捷豹路虎、英菲尼迪在内,增速高达22.2%。对比未摆脱危机的欧美车市,中国成为豪华车品牌们的天堂。

      一线和二线阵营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随着讴歌实现国产,奥迪宝马奔驰一度引以为傲的“国产化”优势不复存在,势必引起国内豪华车市场竞争加剧。第二三阵营投入巨资进行国产,一定是以规模化为前提,否则国产就失去意义。

      汽车分析师向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线豪华车企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在稳步提升。威尔森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奥迪宝马奔驰在整体豪华车市场中的占比为69.9%。去年同期,这一份额占比为72.3%。

      尽管如此,豪华车品牌大力投入中国的热情一点没有减弱。在他们看来,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未来仍然是“遍地黄金”。根据欧美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豪华车市场份额普遍都超过10%,汽车发达国家如德国可以达到30%,中国车市目前这一比例只有8%。

      现在很难预测中国豪华车市场将达到怎样的高度,但“豪华”始终是消费者掏钱的方向。谁会取代SUV,成为下一个消费热点?并不一定是某种类别的车型,也有可能是某种气质的车型,“豪华”是呼声最高的方向之一,现在看来,甚至是唯一的方向。对于中国本土品牌而言,只有与“豪华”攀上关系,才有可能在未来汽车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长城、长安、传祺、奇瑞、吉利一直在做品牌向上的尝试。

      价格战打响 中美豪华车定价差距缩小

      从去年开始,豪华车降价便此起彼伏,宝马奥迪部分车型直接打出九折、八折优惠,甚至还有七五折的特装车。大幅优惠之后,中国豪华车售价与美国相同型号基本持平。新入市车型定价则是一步到位,直接低于消费者心理预期。

      竞相低价,原因并不复杂。目前看来,降价和推低价新品仍然是迅速提升销量的有效利器。对于奥迪宝马奔驰而言,第二阵营崛起速度之快,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直接造成终端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他们不得不通过加大优惠来回收资金。站在第二阵营立场上,在品牌、渠道和体系能力均不及对手情况下,开启价格战,是为数不多抢占先机的手段。

      更为关键一点,相比于其他,豪华车更有降价的底气。中国豪华车定价高于国外,是公开的秘密。三年前,《华尔街日报》曾比较3款主销车型发现,中国豪华轿车价格平均要比同类型车在美国的价格高64%。三年后,记者比较6款主销车型发现,差价有所缩小,但中国豪华车平均仍高出美国46%。刨除掉增值税和消费税,中国车型仍比美国高21%,这就不能用配置不同来进行解释。现在的大幅降价,某种程度上,只是让中国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来购买豪华车。

      奥迪宝马奔驰为首的一线仍将占据豪华车市场主要阵地,但市场份额会逐步滑落。事实上,第二阵营豪华车品牌已经开始发力。截至8月底,第二阵营在豪华车市场中的占有率为19.2%,较去年同期的18.4%增长了0.8个百分点。捷豹路虎已经推出国产战略车型,接下去,沃尔沃和英菲尼迪也有重量新车上市。

      分析认为,二线豪华车阵营短期内有望占据整个豪华车市场20%以上份额,明年最高或将达到23%。

      豪华车品牌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车企的冲击

      挑战还来自互联网汽车企业,特斯拉将自己打造成时尚的豪华汽车品牌,乐视汽车也打算这么做。即便豪华车视为后花园的轿车,也开始闯入搅局者:君越、皇冠、金牛座以及大众辉昂。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倾向于购买质量和品质更可靠的高端车型——品牌仍旧重要,但不像以前那么重要。

      中高级SUV的热销

      SUV的热销,让普通品牌看到觊觎豪华车市场蛋糕的机会。汉兰达、锐界以及即将上市的冠道,都已经在25万~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成功立足,并逐级往上。一辆汉兰达和一辆宝马3系放在一起,宝马3系不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变

      一线城市的限购和二次换购潮之于所有车企,机会是均等的。豪华车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在于奢侈品消费市场的调整,但未来两年发生显著效应的可能性不大。换言之,豪华车仍将以高于整体同期的速度往前发展。
 

5.6款车型供选 东南DX3预售7.29-9.99万元

6.小型SUV/或2017年上市 宝骏510官图发布

东南汽车 东南DX3 2016款 1.5T CVT豪华型

上汽通用五菱 宝骏510 2016款 基本型

           上市时间:11月上市            上市时间:2017年
           预售价   :7.29-9.99万元            销售价   :——
           发动机   :1.5L、1.5T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5速手动、模拟8速的CVT            变速器   :5速手动变
           车身尺寸:4354/1840/1670mm            车身尺寸:4220/1740/1605/1625mm
 

7.售9.98-14.78万 新款奔腾X80正式上市

8.售15.98-22.38万元 国产三菱欧蓝德上市

一汽奔腾 奔腾X80 2017款 1.8T 自动豪华型

广汽三菱 欧蓝德 2016款 2.4L 四驱尊贵版 7座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日前
           销售价   :9.98-14.78万元            销售价   :15.98-22.38万元
           发动机   :1.8T、2.0L            发动机   :1.5T、2.0T
           变速器   :6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            变速器   :CVT
           车身尺寸:4, 620/1820/1695mm            车身尺寸:4705/1810/1680mm
 
 
 
                                                为中国汽车企业服务 为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做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武宁路423号18号楼901室

             邮编:200062

             电话:021-52680968

             邮址:cpcanews@sxtauto.com.cn

             网址:www.cpca1.org

                         订阅号:cpcaweb

                         二维码:

 
上一篇:快讯3276-9月30日 下一篇:快讯3278-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