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乘联会每日快讯(国内)-第3284期
发布时间:2016-10-17 16:02:54    浏览量:1285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2020年乘用车油耗目标成车企“生死线”? 2.挖掘技术潜力 车企多措并举降油耗
3.67家车企9月销量放榜:整体大涨30% 4.二线豪华品牌9月销量集体大涨
产品信息  
5.2种动力/11月上市 东风风神AX5正式下线 6.售10.98-14.08万 蓝标哈弗H6运动版上市
7.外观有个性 海马S3将于2017年初上市 8.售5.99-6.09万元 风光370新增两款车型

新闻详情

 
1.2020年乘用车油耗目标成车企“生死线”?16-10-17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施芸芸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10/t20161014_498062.htm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将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情况两项目标分别进行考核,组合使用。针对这一规定,持反对意见的行业人士认为,一旦合并使用,车企在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上的升级动力将会大大减弱。他们认为,即使单独核算,车企完成2020年燃料消耗量目标的难度也不会太大,反而能提升车企开发传统节能技术的积极性。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欧训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自主品牌,目前进行节能技术研发的紧迫意识仍有欠缺,相关部门应下定决心,以法规加严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然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企业却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在油耗法规应对上,自主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或许已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副院长周剑光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车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很大。

  企业:油耗法规应对难度空前

  周剑光坦言,按目前东风集团乘用车领域的产品规划(包含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2018年将逐步产生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16年就会产生负积分。周剑光表示,为了达到乘用车四阶段油耗目标,东风集团已将整车和零部件领域目前所有可使用、可能使用以及将来可使用的技术应用都提上了规划日程,除了传统节能技术外,2016年还将对发动机附件进行升级和应用动力总成高效化方面的技术。此后,循环外技术和变速器多挡化将逐步实施,东风汽车集团的下一代发动机也正在开发过程中。

  事实上,面临油耗难题的企业并非东风集团一家。一汽集团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传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恐难满足逐年递减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此,一汽集团正在积极进行规划,在发动机领域将采用更多先进的电控技术,包括VVA可变气门驱动系统、VVI技术和米勒循环技术等。

  此外,周剑光还提出,为达到2020年5L/百公里的油耗目标,自主品牌的产品成本将大幅上升,这一规定对当前并无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周剑光举例,节油效果每提升1%,汽油发动机的成本将上升500元。随着油耗和排放法规的升级,东风集团自主品牌的平均单车成本将增加2000~4000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规正式发布时间与实施时间间隔较短,2018年~2020年东风集团将对近40款车型进行升级,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专家:节能减排工作应坚定不移

  清华大学汽车系党委书记帅石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部门在公布相关法规时为汽车企业预留的技术储备和升级时间确实略显仓促,加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储备基础薄弱、核心技术掌握欠缺,企业应对四阶段油耗限值的难度有所增加。但帅石金认为,即使排除新能源汽车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就目前可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来看,2020年车企实现5L/100km的油耗目标不成问题。

  对此,欧训民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改革工作应坚定不移地推行和执行。汽车企业可通过应用和推广低阻力技术、轻量化技术或普及小型化汽车等多途径来应对油耗法规的加严。当前部分汽车企业不断强调技术改造和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和投入过高,这说明车企在推广节能技术的紧迫意识方面仍有欠缺。”在欧训民看来,不断降低燃料消耗量是全汽车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短期内损失部分市场份额或利润,提前开展相关技术升级工作是明智之举。他认为,即便企业通过组合使用新能源汽车积分等方式“侥幸”达到了2020年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在下一阶段的油耗法规实施期间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对于车企提出的成本问题,帅石金强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但伴随着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可以有效减少相应的成本花费,另外,车企也可通过降低生产、制造和人工等其他方面的成本来弥补相关技术开发的投入。”

  政府、企业、消费者需共同努力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6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97L/100km。其中,89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66L/100km,与2014年相比,2015年乘用车的油耗不降反升。此外,2015年在中国境内经营的116家乘用车企业中,有31家企业2015年平均油耗未达标,比2014年多了5家。从现状来看,汽车行业降低燃料消耗量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帅石金指出,在开展降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工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汽车企业甚至消费者都应担负起相应责任,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油耗目标时,应积极开展技术路线的落地研究和探讨工作,加强与汽车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制定科学可行的燃料消耗量目标;其次,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上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还是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汽车企业都应加强能源节约意识,提前开展技术路线的布局和研究工作;第三,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应加强为节能环保汽车产品埋单的意识。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和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2.挖掘技术潜力 运用系统思维 车企多措并举降油耗16-10-17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廖杨婧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10/t20161014_498060.htm
     近期,一系列的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出炉。继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之后,工信部也推进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之间的“并行”管理机制。虽然政策的一些实施细则尚存争议,但透露出来的信号却毋庸置疑——政府正在收紧对车企的油耗“紧箍”。这样的背景下,各大整车厂不得不竭尽所能,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制定适合自身的技术路线,改进现有产品的油耗。

  小排量和混合动力是现实方案

  当前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技术路径降低平均油耗——发动机小型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或混合动力技术。

  发动机小型化即通过减小发动机排量或减少气缸数量,在提高燃油效率的同时减少尾气和温室气体排放。从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创新来看,发动机小型化早已成为各家追逐的焦点,以应对油耗高压。有测试数据显示,发动机小型化可以提升20%到30%的燃油效率。相对而言,更小的、功率密度更大的发动机能够降低摩擦损失,从而提升整车燃油经济性。

  更少气缸数的小型的发动机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涡轮增压技术、燃油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作保障。当前最热的是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是利用发动机排放出的废气冲击涡轮来压缩进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和燃油效率。近年来,欧洲各汽车品牌全面实现“涡轮化”,美系紧随其后,就连最固执的日系也开始推出涡轮增压车型。

  然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指出:“在当前SUV市场高涨的背景下,车企要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发动机小型化的难度不小。”他表示,“发展混动技术以及通过新能源汽车来平衡油耗都是接下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宋健同样认为,混合动力是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降低一半油耗的技术,这对燃油消耗总量近55%的汽车行业来说可以解燃眉之急。“平均百公里油耗降至5升谈何容易,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大量提高小排量车比例、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假如车企没有布局新能源车,届时单靠传统燃油车基本上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少车企在传统技术方面很难实现大幅度的油耗降低,已经开始选择转向混合动力汽车。混动技术以丰田汽车为代表,其在中国市场推出雷凌和卡罗拉两款双擎车型,也在降低油耗方面表现出众。

  轻量化、降风阻、怠速启停是有效途径

  对于车辆的设计来说,降低油耗是个系统工程,是多项节油技术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汽车工程师们一直在致力于追求发动机的性能极限,力求用最少的燃油,输出更多的动力。在工程师的眼中,没有完美的动力组合,需要不断地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测试、调校、磨合、匹配,让其操控性、动力性和节油性达到更好的平衡。

  车身轻量化也是车企降低油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同样的功率输出下,较轻的车身对于发动机来说就是较轻的负载。有研究报告显示,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千克,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为此,增加如铝合金、镁合金、增强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车企降低整车重量、降低油耗的有效手段。比如,捷豹XFL采用全铝车身,上汽通用生产的凯迪拉克CT6的白车身用铝比例也达到了62%。浙商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未来5~10年,看好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纤维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带来的机会,铝合金挤压型材、高压真空铸造,预计在2020年将带来250亿以上的市场机会,到2025年达到800亿元以上的规模。

  智能启停系统也对油耗控制有所帮助。车辆长时间处于怠速状态,发动机却一直在工作,空转消耗燃料,虽然关掉引擎可以避免长时间怠速,但是再一次启动时耗费的油量与空转一分钟耗费的也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引擎关也不划算、不关也不划算,“动静皆耗油”让车主左右为难,智能启停的重要性此时就凸显出来。

  此外,降低风阻等途径也帮助汽车实现降低油耗。风阻系数对油耗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车辆在行驶中,有60%-85%的能源消耗是用来克服风阻的。因此风阻系数越小,车辆的耗油量也就越低。

  车企需制定系统性战略

  按照此前工信部制定的油耗达标值,从2015年到2020年,车企每年要依次实现的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油耗限值政策施行以来,车企的油耗管理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诸多手段齐发力,对控制油耗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然而,面对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很多车企依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业内普遍认为,要挑战每百公里5升的油耗红线,将让国内汽车产业集体承压。因为过去几年间每年接近3%的油耗降低幅度已经让企业付出了大量的研发成本,而未来几年,要达到每百公里5升的标准,对众多车企来说,技术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未来,车企需要在油耗控制上投入更大的资金和精力。“油耗限值考核已经成为倒逼汽车行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汽车行业分析师赵宇说道。徐长明也表示,不管是小排量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还是其他技术的提高,最后都会面临车价的调高,显然消费者是不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的。因此,车企必须制定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来解决油耗问题。
 

3.67家车企9月销量放榜:多数“收成”较好 整体大涨30%16-10-17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 任慧娟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10/14093919391960369613626.shtml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盖世汽车整理了2016年9月中国车企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榜。今年九月的车市依然不负众望,收获颇丰。数据显示,我国9月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20万辆,同比增长30.5%,累计销量同比增加17%。而本次所统计的67家车企中,49家实现销量增长,其中增幅超过20%的达39家,13家销量下滑,5家未有同期对比。

      TOP10中9家增幅达两位数 自主三强增幅均超50%

      9月份销量前十企业与8月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位置互换。不过从同比增幅情况来看,9家车企增幅均达两位数,其中8家增幅超过20%,尤其是位列其中的自主三强长安、长城、吉利增幅均达50%以上。

      自主品牌增幅较大 法系依然下滑

      按系别划分,本次所统计的自主品牌车企共38家,其中29家实现增长,16家同比增幅达50%以上,6家下降,3家无同比数据。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汽车、东风小康、一汽吉林、昌河汽车、江铃汽车5家企业比2015年9月销量高出一倍以上,增幅分别为120.7%、129.8%、388.7%、141.2%、101.8%。而日系涉及11家,其中8家实现增长,且普遍增幅较大,7家同比增长达20%以上。德系7家,6家增长。美系3家均实现增长。而法系3家,整体依然处于下滑趋势(东风雷诺无同比数据)。韩系两家均增长。

      从以上可以看出,除法系外,其他品牌均整体处于增势。

      然从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来看,所统计的车企中,自主车企销量占整体销量的34.1%,日系占比16.6%,德系占比20.3%,美系占比17.8%,法系占比2.7%,韩系占比7.4%,其他占比约1.1%。
 

4.二线豪华品牌9月销量集体大涨16-10-17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洁
http://www.bjnews.com.cn/auto/2016/10/17/420055.html
      豪华车整体价格下探;凯迪拉克销量同比增长63%,捷豹路虎单月销量破万

  近来,豪华品牌第二梯队在华表现抢眼,销量持续飙升。最新数据显示,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销量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沃尔沃、雷克萨斯的增幅也达到了20%以上。业内分析认为,国产车进程的加速,国产车型的增多是二线豪华品牌增长迅猛的主要原因。此外,整体价格的下探也是促进其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

  豪华车9月销量纷纷破万

  今年9月,凯迪拉克在华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并成功领跑豪华品牌第二梯队阵营。数据显示,凯迪拉克9月在华交付量为12539辆,同比增长63%,这已是该品牌第三个月实现50%以上的增幅。截至9月,凯迪拉克今年累计销量已达75783辆,同比增长38.2%。

  捷豹路虎9月份全球零售销量达到61047辆,同比增长28.2%,连续9个月创下销量纪录。其中,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销量增幅最为明显,单月销量11515辆,同比大增50.2%,占集团全球总销量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而在前3季度中,捷豹路虎在华累计零售销量达到82641辆,同比增长28.0%。

  雷克萨斯紧随其后。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达到10695辆,同比增长23%,实现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今年1-9月,雷克萨斯在华累计销量达到77919辆,同比增长33.8%。

  而沃尔沃9月在华销量也同比激增了27.8%,实现销量8891辆。沃尔沃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在华销量为63387辆,同比增长了11.9%。英菲尼迪9月在华销量为3700辆左右,同比增长1%。

  此外,今年第三季度林肯在华销量增长了两倍,达到8546辆。今年前三季度,林肯在华销量同比飙升了191%,达到约21000辆。林肯中国总裁梅蔼明近日表示,由于在华销量快速增长,正在考虑是否在华国产林肯。此外,梅蔼明指出,林肯正在加快在华布局,计划到2016年底将其在中国的经销门店数量目标从60家扩充至65家,到2017年底再增至80家。

  国产车型挑起销量“大梁”

  业内分析认为,支撑这些豪华品牌在华销量上涨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国产化比例的提升,国产车型已纷纷挑起销量“大梁”。

  目前,中国已是凯迪拉克除美国外最大的单一市场。国产凯迪拉克XT5从今年4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达19699辆,9月销量为5234辆,贡献了凯迪拉克整体销量的45.1%。另据了解,目前凯迪拉克国产车型在其在华总销量中的占比已保持在90%左右。

  而沃尔沃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S60L,不仅与XC60同为沃尔沃在华热销车型,也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俗。数据显示,今年9月,S60L的全球销量为3976辆,同比增长53.3%;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4253辆,同比增长38.3%。

  今年8月,捷豹品牌首款国产车XFL也正式推出市场,加之此前已经国产的路虎揽胜极光和发现神行,捷豹路虎在华国产车型达到3款。据了解,今年9月,捷豹路虎国产车型的销量为5716辆,占捷豹路虎在华总销量的比重为49.6%。据悉,进入2016年以来,捷豹路虎国产车型的占比始终维持在40%以上。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豪华车整体价格的下探,也是促进其销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雷克萨斯ES 9月销量为4446辆,1-9月累计销量为33430辆,占其总销量近一半。而从市场售价看,雷克萨斯ES的起步价格虽然在30万元左右,但市场售价已经下探至26.8万元,几乎与迈腾、帕萨特这样的B级车高配车型的价格相当。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仍为国产的雷克萨斯保持销量稳定增长的一大原因。
 

5.2种动力/11月上市 东风风神AX5正式下线

6.售10.98-14.08万 蓝标哈弗H6运动版上市

东风乘用车 东风风神AX5 2016款 基本型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11月上市            上市时间:10月10日
           销售价   :——            销售价   :10.98-14.08万元
           发动机   :1.4T、1.6L            发动机   :1.5T、2.0T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湿式双离合、            变速器   :6速手动、6速自动
           车身尺寸:4501/1806/1650mm            车身尺寸:4681/1827/1710mm
 

7.外观有个性 海马S3将于2017年初上市

8.售5.99-6.09万元 风光370新增两款车型

汽车之家

东风小康 东风风光370 2016款 1.5L 手动精英居家版7座

           上市时间:2017年            上市时间:日前
           销售价   :——            销售价   :5.99万元、6.09万元
           发动机   :1.6L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5速手动            变速器   :5速手动
           车身尺寸:4195/1765/1625mm            车身尺寸:4565/1725/1810mm
 
 
 
              , ;                                  为中国汽车企业服务 为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做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武宁路423号18号楼901室

             邮编:200062

             电话:021-52680968

             邮址:cpcanews@sxtauto.com.cn

             网址:www.cpca1.org

                       订阅号:cpcaweb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