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对外阐述过特斯拉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路径:先在充电和服务上做一笔大投资,再在未来三四年内在中国谋求进行本土化生产。特斯拉2013年进入中国,现在已到其规划中的时间点。
2月5日,一个文件截图在网络上流传,称特斯拉将与中方各按50%出资比例合资在上海“临港”地区建设年产能5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随后,特斯拉中国方面回应称,相关消息不属实。
临港地区位于上海市东南角,离市中心75公里。上述截图显示,特斯拉希望与非汽车制造业的公司合资,上海国企临港集团等三家公司或部分或全部参与此合资项目。特斯拉合资模式将类似于上海迪士尼项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士尼中资股东为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四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一位接近上海政府的汽车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现在还没有最后定论,只能说临港可能性最大。”另一资深汽车业内人士则称,特斯拉一直在各地政府谈,地方政府对特斯拉非常感兴趣,“大家争抢得很厉害”。
2016年年初,马斯克曾在香港出席一个论坛时表态称,将在2016年年中确定合作伙伴以及国产选址。
近一两年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不断,苏州、广州、上海均曾被传为特斯拉国产地,但均遭否认,至今仍未落实。
中国各地争抢特斯拉国产项目与三年前特斯拉在美国寻找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选址十分相像。
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投资额达50亿美元,2013年10月,特斯拉开始与美国五个州的政府官员碰头,各州使出浑身解数以招徕特斯拉的超级电池工厂以及6500个就业岗位。特斯拉也四处“比价”,2014年9月,该项目花落内达华州。
《财富》杂志2014年11月报道称,特斯拉与各州谈判伊始就严格做好保密措施,直至最后一刻才知道取得这一项目的是内华达州。内华达州给特斯拉开出的大礼包除了土地之外,还有一个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减免计划:包括20年设备和建设材料上销售税减免(约7.26亿美元)、10年免交房产税(约3.49亿美元)、10年的工资税减税(约2.94亿美元)以及800万美元电费折扣。
有资深汽车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城市看,特斯拉中国本土化并没有过多选项。特斯拉要选择大城市以及城市消费能力较高的地方,要看北京和上海。从汽车行业开放程度则可以看重庆和上海。但在合作内容上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特斯拉更看重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
该人士还指出,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懂得中国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在产品和技术上不需要找外援,并不一定需要熟谙中国汽车市场的资方进入,寻求中资股东更多是处于法律合规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特斯拉更欢迎有政府背景的财务投资者进入。
中国自2015年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从2013年起进入中国,直至2016年销量才有明显起色。国产计划关乎其未来在这一市场是否能够取得真正成功。马斯克曾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在其他市场取得进展,在最大的市场却没有进展,我们就并不成功。”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认为,特斯拉面向大众中档的Model 3由于定价的问题,进入中国之后可以带动特斯拉在华销量的提高,数量上也可以支撑一个工厂的生产。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逐渐激烈,面向大众的电动车价格会变得更为敏感,特斯拉的国产化有将有利于降低成本。若仅单纯依靠进口,没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光靠特斯拉的品牌难以支撑。
本土化生产可以在关税及物流成本上让特斯拉更具优势。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则认为,特斯拉若实现中国本土化,将可以利用国内的资源以及来自政府支持,让特斯拉发展速度提速。建立汽车制造基地,特斯拉不仅可以涉足整车制造,未来也有可能在供应链、充电、储能等撬动地方政府的资源。
他表示,特斯拉合资项目如果落地,也会对其他车企的新能源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但目前谈论影响还为时尚早,若一切顺利,特斯拉产能释放,面对的将是2019年或是2020年的汽车市场。与其他合资车企一样,特斯拉也需要建立研发中心及资质申请等其他准备。
2017年1月中旬,特斯拉汽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任宇翔在北京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特斯拉一直希望能够真正的扎根中国,成为一个“中国特斯拉”,而不仅仅是“特斯拉中国”。他也表示,将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最新车型及产品会第一时间引入中国。
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特朗普更看重制造业公司给美国带来的就业岗位,马斯克也需要在此背景下思考特斯拉的全球布局。
特斯拉以电动汽车起家,目前该公司已于近日宣布更名,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 Inc)更改为特斯拉公司(Tesla Inc),注册名称中的“汽车”二字被去掉。在汽车业务上,特斯拉提出在2018年全球销量达到50万辆。该公司官网显示,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费利蒙工厂,目前年产量可以达到10万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