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售后服务第115期
发布时间:2012-05-22 16:33:39    浏览量:3100次    
新 闻 概 要
1. 油价下调时间窗或于6月8日再次打开
2. 汽车经销商盈利遇"寒冬" 售后市场引关注
3. 今年一季度投诉重点集中 发动机占三成
4. 汽车厂商对价值链的争夺渗透至售后市场
5. 今年京城二手车交易有望破60万辆
6. 西南汽车后市场战略布局重庆为首选
7. 全新汽车也有保质期 库存超六个月算“过期”
8. 补贴不是小排量车的兴奋剂


1.油价下调时间窗或于6月8日再次打开
        近日,国内成品油价下调预期增强,业内预计6月8日下调时间窗将打开,下调幅度或达600元。在此情况下,广东汽油批发市场上价格纷纷下跌,卖家降价促销以便尽快出货,广州粤IV93#汽油9850~10050元/吨,环比下跌1.7%;粤IV97#汽油10450~10600元/吨,环比下跌0.7%。不过,业内预测,批发市场降价促销短期内很难传输到广州市中心区油站。
        本轮调价时间窗口预期在6月8日前后打开。“根据OGA调价跟踪指数模型测算,国际油价维持目前水平的话,届时跟踪指数将达到-7.9,接近5月下调时的两倍,因此下调幅度也可能接近2倍,600元/吨。预期6月下调后,价格将回到年初水平。”广州市场上的粤四93号油届时有望下调0.4元左右/升。
        本次调价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加油站都存在打折促销的情况。广州中心区只有极个别民营加油站有优惠,石化双雄加油站零售价格保持坚挺。


2.汽车经销商盈利遇"寒冬" 售后市场引关注
        财经网5月22日报道: 汽车市场进入“滞涨”阶段,汽车经销商逐渐遭遇盈利困境,甚至出现亏损局面。经过前期跑马圈地的经销商集团,更能抵御此次盈利“寒冬”。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首席分析师程晓东向本刊记者表示,后期汽车价格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原因是新车上市集中、库存压力比较大,市场还是处于供大于求局面,厂家为了释放产能将进一步采取降价的方式刺激销售。
        盈利能力下滑,对于小型汽车经销商将更为不利,但大型经销商集团将借助规模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展盈利能力更高的品牌。
        卖车业务盈利能力下滑是大势所趋,汽车服务市场则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未来将成为重要利润来源。以北京为例,北京车价属全国最低,但因为巨大的保有量,经销商更加注重售后服务。
        实力强大的经销商集团能够利用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展市场。2011年,庞大集团融资租赁额已经由2010年的1.8亿元大幅增加至42亿元。王寅向记者表示,庞大集团此前推行的“冀东模式”,已经具备成熟的消费信贷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庞大集团首付款制度较为严格,且还款期限不超过2年,使得融资租赁业务坏账比例控制在万分之四到万分之九之间,风险较低。


3.今年一季度投诉重点集中 发动机占三成
        北京晨报2012年5月22日报道:由中国质量协会旗下汽车质量与服务跟踪网站收集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有关汽车投诉总量为2406例,其中有效投诉量为2087例,投诉有效占比为86.7%。
        统计显示,投诉来自全国30个省份和直辖市,涉及汽车品牌超过60个,其中,8成投诉车辆在汽车免费保修期之内,一个月内新车投诉占到1成。
        投诉重点集中在发动机(30.30%)、车身附件(22.10%)以及变速箱(20.26%)故障,其余部件问题比例均在8%以内。而发动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异响(6.86%)、怠速不稳(6.81%)、启动困难(3.57%)、油耗偏大(3.24%)等方面。在车型方面,紧凑型车投诉占比超过半数,是车型投诉的主力军,而其中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比例基本各半;其次是中型车与小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的投诉主要是合资与进口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车型投诉比例从今年1月的2.97%增加到了3月的4.12%,逐渐走高与近年进口车辆销售增长相关。同时,反映出进口车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售后服务都有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如配件供应慢、不适应中国油品等,加之用户普遍对其期望值较高,故而遇到问题易产生抱怨情绪。


4.汽车厂商对价值链的争夺渗透至售后市场
        目前,各汽车厂家加大研发力度,持续升级的价格战,致使汽车已由卖方市场转到了买方市场,不断压缩新车销售利润,导致厂商对价值链的争夺已经由整车销售逐步渗透至售后市场;再加上同一级别的车型日趋于同质化,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售后服务,因此各汽车厂商将售后服务提到战略的高度。因此,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保养维修习惯、服务品牌认知、车主对目前售后服务的评价,对开展售后服务工作是极其必要的。
        在保修期内,大部分车主选择4S店进行保养维修,除了潜在的保修政策的影响外,整体售后质量的稳定性也是重要因素;在保修期外,影响因素更多,包括服务类型、对价格是否敏感、有无关系资源等,车主的选择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化,4S店和非4S店各有利弊。
        建议首先应强化购车交车时售后服务:交车时向车主明确一对一专属服务顾问和联系方式,针对新车车主、女性车主增加讲解一些驾驶技巧、事故处理方法等,其次,建议减少客户认为的诱导性消费:对于事实存在的诱导性消费,需加强对经销商的管控;对于事实上不是诱导性的消费,加强对客户的培育式引导;开展菜单式服务。第三,建议增加便利性、个性化服务:试点开展延长工作时间服务;鼓励经销店在在流程化服务中适当融入个性化,增加主动关怀式服务。
        厂家为了使售后服务建设有纲可循,实现服务差异化,并便于宣传及消费者感知,纷纷推出服务品牌,在售后领域深耕细作。汽车厂家应在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维修保养习惯、需求、关注点及抱怨投诉后,以专业、快捷、高效的方案解决顾客用车遇到的问题,向消费者提供专业、规范、周到的服务。服务品牌是企业售后服务领域的灵魂,是售后工作的方向标。而树立服务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这是一个艰辛漫长且系统的过程,贵在坚持精心维护品牌形象。


5.今年京城二手车交易有望破60万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北京累计成交二手车20.63万辆,同比去年的60742辆累计增长了239.6%。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京城二手车交易量很有希望突破60万辆。
        以旧换新置换量的增加是二手车交易量暴增的动力。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淘汰手中旧车、上网申请购车指标的消费者已超过20万人次。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北京市新车销售将有望接近50万辆,其中置换的比例将达到半数以上。”日前,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前4个月中,北京市场新车销售有两个月突破了5万辆,其中置换新车比例大幅提升,成为车市增长的主要来源。
        更新与报废产生的需求直接带来新车销售业绩的提升,尽管北京市通过摇号政策仅能产生24万辆直接购买新车的指标,但置换车辆的增加,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客户,从而将北京市场新车总体销量中的“24万+X”的格局逐渐放大,京城市场将进一步完善成熟。


6.西南汽车后市场战略布局重庆为首选
        随着政策的引导,内地经营环境的改善,中、西部经济会有一个增速的过程,经济增速必将拉动当地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当地政府支持再到投资环境等,汽车后市场布局西部符合我国国情,对整体汽车工业产业链在西部的推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重庆地区,地处西部地区咽喉地带,与中、西部四川、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五省相连,成为水陆交通进出中西部的重要门户,面积为82,40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84.62万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国务院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重庆有“山城”之美称。从城市功能定位、政策支持、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不难发现,重庆将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中起到贯穿中西,联通南北的巨大作用,核心地位毋庸置疑。
        重庆良好的汽车产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可观的汽车保有量和巨大的增长潜力,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结构基础。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最具知名度、影响力和成效性的标杆展会——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汽车展览会的引入,大大增加重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使得产业更为和谐规范。


7.全新汽车也有保质期 库存超六个月算“过期”
        出厂已6个月的车到底算不算“过了保质期的库存车”呢?对此,黄岩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长卢云张说,虽然汽车的保质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定义,但汽车行业内部确实是有“库存车”一说。不过,对于“库存车”的概念,到底是超过3个月,还是6个月,业界还没有一致的说法。有的业内人士称,出厂后超过3个月就是库存车;也有人认为,汽车生产后往往在厂里停放一段时间,之后从产地运到4S店,中间可能需要个把月时间,每辆新车从出厂到卖出不超过3个月有点不现实,超过6个月没售出去的汽车才算库存车。
        目前,在汽车销售过程中汽车库存是客观存在的,不少经销商在消费者购车时,会回避对汽车出厂日期的介绍。放在仓库半年、一年的车子,很多车商会通过优惠、促销手段来销售。
        在很多人眼中,存放时间长了,车就不好了。其实,库存车不会存在质量问题。车子交给客户前,4S店会做一次全车检查,性能都会达到检测标准。厂家也对库存车有规定,一般每个月进行例行检查,每次让发动机正常运转半个小时。当然,有的消费者需要打折的便宜库存车,最好进行安全检查。


8.补贴不是小排量车的兴奋剂
        财政出资60亿元补贴小排量车型,可以说是释放出逐步将汽车消费朝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的信号。然而在高额的技术升级投入面前,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却并不兴奋。
        自去年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政策逐步退出之后,当前国家对汽车行业的补贴,主要集中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但效果一直不是非常明显。
        目前,车市终端价格战愈演愈烈,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降价比比皆是。在A0级轿车市场,排名前五位的全部是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由此不难看出,价格已不是刺激小排量车的主要因素,同时数千元的政府补贴对拉动销量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要想鼓励小排量车市场,不光是补贴的问题。2010年,政府补贴支出达120亿元,补贴车型达400万辆,政策由鼓励节能汽车的政策,最后演变为普惠制政策,逐渐背离了政策鼓励节能车的初衷。
      因此,在油价步步走高的今天,小排量车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引导、还需要企业高性能产品支撑、更亟待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有关方面应该拿出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有效地改善用车、停车环境,才能对消费结构的调整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