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市场简讯第137期
发布时间:2012-09-27 14:25:32 浏览量:6168次
新 闻 概 要
1.沃尔沃商用车合资马拉松 6年终落定东风
2.重卡:中国VS日本 赢在技术输在管理
3.北奔重汽在低迷市场打造全新发展理念
4.车企或再添紧箍咒 商用车油耗征求意见
5.上汽大通庆产品上市周年活动启动
6.坚持用大通品牌 依维柯或成上汽大通欧洲总代
7.或与新龙马实现整合 东风小康转型
8.国家11部门试用电动汽车 江淮比亚迪提供
9.绿色节能 海格天然气客车绿皮书发布
1.沃尔沃商用车合资马拉松 6年终落定东风
时隔四年之后,东风和AB沃尔沃(以下简称沃尔沃集团)合资公司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热点。有消息称,双方已经按照55:45成立合资公司,并且已经获得相关部门审批,只等正式公告。
据悉,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生产工厂设在湖北十堰,沃尔沃卡车输出技术和标准,东风商用车提供“产能”,生产工厂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东风商用车负责。
对此,沃尔沃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与东风商用车的接触由来已久,并且一直保持沟通。但是,合资公司已获批之事还未在内部公示,目前沃尔沃卡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进展正常。
近年来,商用车巨头视线向中国市场转移已经成为趋势,沃尔沃与中国重汽的合资项目失败之后,福田戴姆勒、四川南骏与韩国现代、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中国重汽与曼等新项目陆续落户国内。在中国市场此轮商用车合资潮中,简单的50:50股权合资模式或被打破,国内车企试图利用市场优势博得更多的股权和话语权。
2.重卡:中国VS日本 赢在技术输在管理
近如果从中国重卡现有的技术水平而言,那应该是已经超过日本重卡。” 刘汉如表示,中国很多重卡企业最新一代的产品,都是世界级的技术水准。比如华菱的星凯马的顶级配置的车型,在技术含量等方面肯定是不会输给日本重卡。
中国主流重卡也有日本重卡赶不上的地方,那就是超载能力极强(经常是桥塌了,车没坏)。在强调中国重卡市场主流产品不如日本的同时他也表示,中国重卡这些年也有了很大进步,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对日本重卡的替代,不像小车一样,满大街都可以看见日本车。对于比较高端一些的重卡,比如水泥搅拌车,就在十几年前,中国的水泥搅拌车的底盘大多还是日野、三菱、五十铃之类,而现在基本都是中国品牌了。这说明了中国重卡在近十年来跟日本重卡的差距是大大缩短了。
中国各大主流重卡企业,现有的生产线都非常先进,厂房高大气派,物流设计合理,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而日本很多重卡工厂的厂房看起来都比较陈旧,设备也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不过,就是这些看着陈旧的厂房,并不光鲜的生产线,却能大批量生产出来质量比中国重卡强的产品。
另外,日本工厂如果要扩充产能,往往会在工厂里面重新进行排列组合,重设设计工位等,以达到不用新建厂房却能增加产能。而中国企业则热衷于再找一片地,大手笔地进行厂房建设,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就在这些非常漂亮的生产线里,现场管理水平,却和日本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说每个重卡企业都在搞精益生产,但笔者根据在生产线上看到的景象而言,跟精益生产却又很大的差距,有些连标准化动作都达不到,不要说精益了。
日本企业的管理现场,大家不一定都去过,但是东风商用车的生产现场很多人一定都去参观过。如果要说到技术,那估计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承认比东风商用车差,但是要说到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又没有哪个重卡企业敢说比东风商用车强。
事实上,东风商用车合资这些年来,提升最大的就是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说的简单点,就是质量提升了,成本下降了。东风商用车的制造环节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样由于东风商用车的要求,也带动了上游零部件商的质量。而制造环节恰恰是中国和日本重卡的差距。而东风商用车正是得益于合作方日产的很多理念和模式,才获得了如此大的提升。可以这么说,假如东风商用车的制造水平成为了中国重卡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么中国重卡的制造水平才算能和日本的制造水平相提并论。
中国重卡企业的管理,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先不要说精益生产,首先能让每个工人都安全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标准严格操作,杜绝一些不规范不安全的操作,这才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第一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中国制造业崛起,为了中国成为重卡强国,而不仅仅是重卡大国,请国内的重卡企业更多关注制造环节,更多关注现场管理,从严格的标准化开始。
3.北奔重汽在低迷市场打造全新发展理念
以“精益从心开始,改善由我做起”为主题的精益生产项目去年7月在包头北奔5万台总装线拉开序幕,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理念由此走进北奔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精益生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北奔人以“精益”作为核心课题认真研究,努力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北奔公司的实际需求、生产特点和管理基础紧密结合,勇于创新和提高,真正使精益生产成为北奔发展的有效推进器。
北奔重汽经过20年的探索,也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成长为中国重卡行业的一颗新星,接下来的路如何走,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卡品牌,北奔人选择了丰田的成功之路。吸收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企业特点,打造具有北奔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正被北奔人一步一步地实现着。
北奔重汽的精益生产通过蓬莱分公司和包头五万台总装生产线树立精益标杆,引导管理理念转变,拉动职能部门实施改善。精益生产的工作在北奔公司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两个试点单位已经展开了八个模块的具体工作,正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在蓬莱分公司,精益生产项目领导组、推进组、实施组以及基层员工代表定期召开精益生产项目阶段性工作汇报会,会议全面总结公司各实施小组在推进精益生产的工作推进质量,同时也对在精益生产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将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总装公司,对于工作中存在现场工位器具的摆放不规范、习惯性违章带来的隐患等问题,利用班前会对各类安全案例学习和现场工位器具如何摆放要求进行讲解,利用日清管理看板对每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精益生产知识进行宣传,强化精益生产理念。为了更好的推动精益生产,公司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有奖征集工作,调动职工献计献策的热情,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以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为市场提供最需要的产品的管理方式。
2012年,重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需求急速下降,各大重卡企业库存积压严重,年初制定的产销计划都难以实现,这让本来就利润不高的重卡企业雪上加霜。在外人看来重卡行业不容乐观,但是对于熟知重卡市场规律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调整的阶段,属于正常现象,现在的困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市场给了我们一个休整的时间,我们就利用这段时间引进新的管理思想和新的生产方式,将精益生产融入到我们北奔的企业文化之中,丰富新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下一个机会的到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在北奔重汽,全面推行精益生产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贯彻精益生产思想,实践精益生产理念,把实施精益生产、塑造精益文化作为北奔强化管理、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实现北奔“打造行业一流,世界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不断奋斗。
4.车企或再添紧箍咒 商用车油耗征求意见
9月24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宣布,《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已经完成,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该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3500kg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车辆,包括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自卸汽车和城市客车,对不同质量段的各类车型油耗限值作出了详细规定。
《限值》公布后,业内人士指出,要达到标准要求的油耗水平并不难,但由于此前交通部已经对商用车油耗进行监管,部门职责交叉和多头管理将带来商用车油耗检测费用大幅提升,从而增加企业成本。“和交通部的商用车标准相比,工信部制定的标准在油耗监管方面毫无新意,只是增加了大笔新车上公告的费用,给商用车企业多添了一道紧箍咒。”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如是说。
早在2009年,交通部就公布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年初,随着该管理办法的全面实施和工信部《限值》标准制定加紧,部门职责重叠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开始显现。
工信部主管新车准入认证,每款新车上市前,都需达到工信部制定的各项标准才能进入新车目录。而交通部主管道路运营,商用车油耗不送检达标,将难以取得运营资格证。“两个部门谁都得罪不起,一辆车要做两次油耗检测,成本将显著增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说。
知情人士透露,《限值》实施后,一家大型商用车企业的一年送检成本或将增加近亿元。“一辆商用车做尾气排放试验的费用大约为150万-180万,油耗检测费用估计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在9月26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卡车节油大赛颁奖礼上,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告诉新浪汽车。由于车辆改款也要重新上目录,企业光一年的油耗检测费用就不是笔小数。
若是为了提高重型商用车辆燃料经济性水平,现在国内商用车企业对由油耗已经很重视了。商用车是生产资料,节油性能提升能给用户省下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本,因此,提升节油性能已经成为近年来企业关注的焦点,这些年来企业进步也很大。
《限值》规定,对于新认证车型,标准执行日期为2014年7月1日;对于在生产车型,执行日期为2015年7月1日。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标准执行准备期,政府主管部门能否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商用车企业将密切关注。
5.上汽大通庆产品上市周年活动启动
近日,上汽大通产品上市周年庆活动序幕拉开。百余家媒体应邀考察上汽大通工厂,试乘试驾了其全系车型,为中国商用车用户检验和见证国际基准所带来的全新价值。
一年来,上汽大通在中国市场迅速完成产品线布局、海内外渠道建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规划,在商用车行业完成了中高端轻型商用车的品牌布局,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配置,覆盖商务接待车、通勤旅游车、城市物流车三大类基础车型,配以长、短轴,高、中、低顶,单、双侧移门,2-16座位以及各档配置可以形成300多种车型组合。此外,上汽大通还有救护车、警车、校车等覆盖医疗、服务、工程、押运、军警等各个领域的多款专用车型,全面满足特种行业专用用途。
为更好回馈新老客户,上汽大通在9月至11月期间重磅推出三重好礼,如精美进店礼、万人试驾礼、南非晶钻之旅等活动,为用户带来重重惊喜。
6.坚持用大通品牌 依维柯或成上汽大通欧洲总代
京华时报9月27日报道: 从上汽大通内部人士处获悉,依维柯正与上汽大通联系,若谈判成功,依维柯将成为上汽大通欧洲总代。“目前双方正就价格、品牌使用、销量等多方面进行谈判。”消息人士透露。
上海汽车上用车有限公司品牌及市场管理部总监杨红海表示,今年上汽MAXUS大通的计划销量是6000辆,将占到国内宽体轻客6%的市场份额。据介绍,目前上汽大通海外营销网络已覆盖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在东南亚,上汽大通品牌建立了CKD组装工厂并批量出口马来西亚。
因为各项法规的高标准,欧洲一直是国内汽车企业难以攻下的出口制高地。对于欧洲市场,上汽大通有筹备。本周一,上汽大通内部人士透露,在今年底特律车展期间,依维柯全球总裁与上汽大通取得联系,双方沟通的事宜是关于进入欧洲市场的谈判。“我们坚持的是,要坚持用大通的品牌。”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7.或与新龙马实现整合 东风小康转型
随着东风小康中期事业规划发布之后,东风小康战略转型的意愿数次表露。C37上市发布会后,东风小康总经理张兴海向凤凰汽车再次表示2012年是东风小康的战略转型之年。
“作为东风小康的战略转型产品C37的上市将带动我们新一轮微车产品的转型升级。”张兴海进而表示:“销量方面,我们希望今年月销5千辆。明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
目前,4万以上的微车产品已经占据了整个微车市场45%的市场份额,而且比例仍在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3万左右仅用作拉货的微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随后,据东风内部人士表示,作为一款小型商用车,C37仅是东风小康进入商用车市场的前站,小康的MPV汽车将在明年初上市。
据东风小康中期事业规划,小型商务车和MPV车型产品的研发改革将是重中之重。东风小康将在2016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销量中承担80万辆。在问及东风小康在东风大自主的战略地位时,张兴海表示:“东风小康将争取完成东风大自主中的销量目标。”
另外,东风并购福气也在政府授意下实现突破性进展,福汽将拆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等业务部分,而作为福气旗下新成立的商用微车生产企业新龙马的未来值得关注。近日,东风与福汽就东风小康与新龙马在未来如何合作进行磋商。
在新龙马在未来是否会与东风小康实现整合方面,东风小康总经理张兴海并没有否认,并表示:“两家公司的进一步合作今年不会发生。”
翻开新龙马汽车简介,企业成立于2004年10月,并由福汽集团和龙岩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福汽集团占股约为51%,龙岩市政府占股约为49%。公司主要生产轻、中、重型载货汽车及、环卫专用车、农用运输车,各种车辆的年生产能力达2万辆以上。
8.国家11部门试用电动汽车 江淮比亚迪提供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26日在北京共同启动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电动公务用车试点示范工作。中央国家机关11个部门首批试用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
这11个部门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和国管局。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的试用期限为1年,由比亚迪汽车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公司提供。
试用期间,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负责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电动公务用车的运营网络建设,承担配套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和车辆、电池维护维修服务等。据中国普天副总裁曹宏斌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在中央国家机关11个试点部门完成了充电设施建设,并启动了相关运营服务。
国管局副局长尚晓汀指出,此次试点示范工作不仅是中央国家机关积极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落实中央节能减排战略、倡导绿色能源的重要举措,也为展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秀成果搭建了重要平台,必将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尚晓汀表示,国管局、工信部、科技部将认真总结试点示范工作经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能源公务用车的鼓励政策和措施,逐步扩大试点部门范围,提高新能源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比例,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9.绿色节能 海格天然气客车绿皮书发布
2012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并提出2011~2015期间将天然气占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2009年的3.9%提高至8%。这就不得不提到海格天然气客车在调整能源供给结构中的贡献。
伴随着油价一路走高和低碳节能环保的普及,海格客车于九月份发布了天然气(NG)客车的绿皮书。这是继09年权威发布的安全白皮书之后,海格在行业内又一次率先行动。这本制作精美的小册子体现了海格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客车市场的关注和洞悉。
发布绿皮书不是个空喊话,绿色环保的LNG客车发展也不是空中楼阁。海格绿皮书中详细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和具体的鼓励措施,让客户了解到客车市场的新走向,杜绝了客户担忧的“买完车上牌难、运营难”的情况。
此外,绿皮书还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全面介绍,例如气瓶的生产工艺、加气站的区位设置、我国气源地的广泛分布等。着实为客户着想,让客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天然气从开采、运输到加气整个过程都与传统的燃油不一样,有必要介绍得具体一些。
节能环保,从不乏先行者,而选择海格LNG,就是选择了成功。绿皮书中的6大典型客户案例生动具体,涵盖了东南沿海至西域边疆的营运案例,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LNG客车的节能、安全优势。
海格研发天然气客车由来已久,已拥有了完善的NG客车产品线。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发优势,海格正引领清洁能源客车的发展趋势,更有行业独创成熟的G-BOS智慧运营系统,助力海格成为LNG公路客车领域智慧节能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