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车市场自02年夏利降价引发的车市爆发增长以来,虽然历经15年的较快增长,但总体普及效果相对偏低,15年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全国城乡百户家庭私车保有23台的水平,这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消费品较高普及的特征并不相符,我坚信中国车市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1、中国仍是普及中国家
套用国家的评论:中国汽车仍是发展中市场,与成熟市场完全不可比。这也是中国乘用车的特色写照。
目前的国内车市仍是私车购买的首次购车为主,目前的冬季购车占比达到全年的31%以上,甚至15年底的冬季达到33%的全年销量,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销量是冬季销量。
2、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对平稳
其他发达国家的汽车销售相对均衡,尤其美国和德国的车市季度销量在23%-27%之间波动,显得比中国市场的波动小很多。
3、中国乘用车市场相对封闭严重
目前的乘用车进出口规模都不足百万台,相对2000万的国内市场规模,进口结构差异巨大,出口数量偏低。
外国车进不来,中国车出口的也很少,综合形成中国乘用车市场是相对的封闭的独立市场,形成中国车市的季节性波动巨大。
4、汽车业尤其需要建立合理库存
库存是蓄水池,确保产销的相对平稳。我们没有能力实现旺季的全面供给,需要淡季加库存,旺季才能不被动。
今年的情况尤其特殊,春季的部分经销商就开始没信心,去库存保利润的想法坚决,与厂家关系相对对立严重。厂家也是受到多方的压力,惹不起经销商,因为经销商联合对抗厂家就不是垄断,因此春季生产处于低位,没有春季建库存。
夏季的车市明显走强于历年的特征,7月下滑不大,8月拉升较快,原来的夏季库存没有建立,随后9月的车市就进入高位。
10月开始,经销商知道库存是宝贝。11月经销商开始抢库存,甚至贴钱给运费搞车;12月迎来车市高潮,部分经销商库存缺货。
目前看,很多经销商和股市散户一样,三根阳线改变世界观。经销商还是只看眼前利益,只要判断好卖,一切都好办;但只要不挣钱,立马调整,别提长远。
建立库存是对未来的信心所在,而去库存带来的价格飞涨有利于流通行业的利润增长,不利于百姓的实际利益。合理的库存建立应该是企业的主动行为,同时企业通过利益平衡建立渠道的蓄水池,实现库存的合理平衡。
尤其是今年的去库存带来的厂家前期淡季低成本不生产,现在的PPI暴涨,钢铁、煤炭价格暴涨,年末的厂家生产增量的损失巨大。
总体看,中国私车消费与成熟国家市场有巨大的差异。政府的去库存主要是房地产的阿,不是针对车市的正常库存季节性调整。车企和经销商首先是建立对车市发展的信心。中国消费者与发达国家消费者一样需要车,但就是还没钱,因此车市的季节性波动大,潜力大。针对预期中的旺季一定要提早建立库存,同时降低贷款金融成本,让经销商相对有信心卖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