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0804
发布时间:2025-08-04 15:00:15    浏览量:423次    

(2025728-83)

l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表(第78批)公示

l  公开征求《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l  关于公开征求《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等3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l  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港口 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意见的函

l  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表(第78批)公示

2025728日 来源:交通运输部

72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表(第78批)公示》。

 

公示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现对通过技术审查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见附件1),以及车辆生产企业申请撤销的车型(见附件2)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列入附件《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表(第78批公示)》的达标车型共1821款。其中,客车车型59款,乘用车车型41款,载货汽车车型852款,牵引车辆车型291款,挂车车型578款。另外,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撤销车型共7款。

 

公开征求《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2025731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7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公开征求《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意见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928日。

 

《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同一型式判定、实施日期,共七章,以及附录A(规范性)对装有辅助转向装置(ASE)的车辆的补充规定;附录B(规范性)功能安全要求;附录C(规范性)转向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安全试验报告要求;附录D(规范性)转向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安全描述要求;附录E(规范性)对装有液压转向传动装置的挂车的要求;附录F(规范性)汽车列车转向系统供电的特别要求,共六个附录。本文件规定了汽车转向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GB/T 15089规定的MN类车辆和O类挂车。本文件不适用于:——气压传动转向系统;——3.1.1.5定义的带自动转向系统的车辆。本文件代替GB 176752021《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6752021《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自2021 年发布实施以来在引导我国转向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汽车转向产品在公告准入环节的强制性检验依据标准。

 

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向系统在结构型式、系统架构等方面产生了全新的变革并逐渐发展为线控转向,也对汽车转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有必要结合最新的发展趋势对GB 17675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开展标准修订,制定符合技术现状、适应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标准,对于推动、引导和规范我国汽车转向技术发展,提高汽车转向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同一型式判定、标准的实施,共八章。本文件规定了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对驾驶员伤害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M1类和 N1类汽车,以及多用途货车。本文件代替GB 11557 2011《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的提升,道路交通事故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汽车转向系统主要用来保持或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是驾驶员操纵汽车的基本媒介;同时转向系还关系到汽车的舒适性、操纵性和安全性,是汽车中较复杂的一个关键子系统。根据交通事故的统计发现,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有 46% 的驾驶员伤害都是由转向盘、转向管柱和转向器等转向机构造成的。在车辆被撞击过程中,驾驶员由于惯性的作用与转向机构发生二次碰撞,对驾驶员的胸部、头部都会造成潜在的伤害

我国关于防止转向机构对汽车驾驶员伤害的强制性国家自1989年首次发布后,先后在1998年、2011年经过2次修订,目前,GB 11557-2011标准是整车定型的强制性检验项目。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新车型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半幅转向盘转向机构的出现以及新能源车型保有量的增加对车辆的被动安全、电安全性能带来更高的挑战;同时国内多地取消皮卡进城的限制,使得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GB 11557-2011现有的车型范围和技术指标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产品的检测,无法指导新技术的开发。当前这种现状既不利于我国汽车安全领域新技术的采用和检测认证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指导和规范汽车一般安全项目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GB 11557-2011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以顺应我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引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电压等级、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同一型式判定、实施日期,共八章,以及附录A(资料性)B 级电路高压标识;附录B(规范性)B 级电压零部件防水性能验证方法,共两个附录。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本文件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本文件代替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作为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自2020 5 月发布以来,在规范产品生产、引导技术进步、支撑政府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GB 183842020 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加强了对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汽车领域仍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此,有必要修订完善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安全要求,筑牢电动汽车安全底线,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公开征求《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等3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2025731日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731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动机分会公布“关于公开征求《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等3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函告称,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动机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高压燃油泵的安装技术要求和《柴油发动机 喷油泵和喷油器低压连接第1部分:螺纹连接》3项国家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提交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5929日。

 

《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引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共七章。本文件规定了车用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本文件适用于汽车、挂车及摩托车等道路车辆氢燃料发动机用喷氢器。

 

喷氢器作为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的重要组件,可将氢燃料精准喷射到燃料电池系统中,其性能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和车辆的整体性能。因此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市场对喷氢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当前国内尚未建立喷氢器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标准的滞后将制约喷氢器研发、生产、制造水平,影响该新兴技术路线的发展与应用推广。因此制定国家标准,将有利于提高喷氢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保障产品质量,使我国生产的喷氢器更具有产品竞争力,促进喷氢器产业的健康发展。

 

《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高压燃油泵的安装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共四章。本文件规定了将高压燃油泵安装或集成到直喷式汽油机上所涉及的尺寸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乘用车用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为引导汽车厂家开发节能降耗产品,国家出台 GB 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法规,目标是 2025年单车平均油耗下降至 4L/100km,直喷式发动机是降低整车油耗的技术方案之一。高压直喷系统雾化好,促进燃油和缸内空气的混合同时降低缸内燃烧温度,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为引导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我国自202071日起全国实施 GB 18352《第六阶段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法规,相比上一阶段法规要求,各项污染物限值下降 50%以上,同时增加一氧化二氮和颗粒数量排放要求。高压直喷发动机在中大负荷雾化好,可使发动机颗粒物原排相比非直喷发动机大幅下降。

 

综合以上高压直喷技术在“节能”和“减排”方面的潜力,该技术是实现发动机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关键零部件高压燃油泵工作时需要将压力约4bar的低压燃油加压到数百bar,高的工作压力引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于密封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高压燃油泵与对配件配合要求,有效避免因不当使用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ISO 21042标准,对高压燃油泵的安装要求进行了规范,国内尚没有形成相关标准。

 

对应于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需要,以及对当前市场上众多高压燃油泵产品进行标准化的行业需求,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启动ISO 21042标准转化工作,即《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高压燃油泵的安装技术要求》标准研究,以确保高压燃油泵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希望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使种类繁多的产品设计逐步统一,在未来实现标准化和装配互换性。

 

《柴油发动机 喷油泵和喷油器低压连接 第1部分:螺纹连接件》(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连接设计和应用、尺寸和公差、标示,共六章。本文件规定了柴油发动机喷油泵和喷油器上用于连接低压燃油、机油和空气供应的机械螺纹连接的尺寸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柴油发动机喷油泵和喷油器的连接安装。本文件介绍了5种类型的螺纹连接(A型至E型),A型通常用于喷油泵和喷油器,而B型至E型仅用于喷油泵。(注: 其他国际标准涵盖了燃油滤清器的低压连接;参见参考文献。ISO 2974涵盖了喷油泵和喷油器的高压连接)。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4 50号),计划号: 20243251-T-339,项目名称“柴油发动机 喷油泵和喷油器低压连接 第 1部分:螺纹连接件”进行制定。本项目为国际标准转化项目。本标准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港口 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意见的函

202581日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1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委会公布“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港口 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意见的函”。

 

函告称,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智能网联汽车 港口 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汽车行业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提交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5911日。

 

《智能网联汽车 港口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共五章。本文件规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通用要求、功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搭载自动驾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用于港口集装箱运输的N3类车辆,其他车辆类型可参考执行。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项目组项目清单中编号为QCCPZ-2085-2023 的标准制定项目,制定推荐性行业标准《智能网联汽车港口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202581日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1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公布“关于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函告称,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汽车数字钥匙系统技术规范》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提交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5930日。

 

《汽车数字钥匙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共五章,以及附录A(资料性)汽车数字钥匙系统参考架构。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数字钥匙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2024 10 26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数字钥匙系统技术规范》制定计划(国标委发〔202450 号),计划号为20243207-T-339

 

《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共十一章。本文件规定了组织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相关方汽车数据安全活动管理、汽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汽车数据安全监测与处置、汽车数据安全工程、汽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处理者。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八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50号)中项目编号20243203-T-339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本文件针对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运维、功能废止等各个阶段与汽车数据处理活动相关的功能和组件提出了相应要求,覆盖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处理活动。通过执行本文件中描述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活动,将更有效地降低汽车产品相关功能和组件与汽车数据处理活动潜在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