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乘用车市场总体走势
1.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1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75.2万辆,同比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3月增长了67.2%,同比2019年3月增长0.2%。3月零售环比1月下降18.9%,这相对历年的平均环比增速基本持平。1-3月实现了2021年的开门红,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
今年国内经济的基础走强良好,中国出口强劲,拉动经济运行走好,对车市形成较好的基础支撑。3月世界疫情反复,中国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欧洲和南半球的疫情加剧,中国车市的产销环境良好。3月车市价格促销环比2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部分老款车型退出后的新款促销价格正常性回收,目前基本没有因供需紧张带来的车型价格促销回收现象。春节后股市比较低迷,个别基民资金套牢严重,消费心态也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购车热情暂时下降。
今年一季度的零售累计达到509.2万辆,同比增长68.8%,实现了乘联会2005年开展零售数据统计以来一季度同期增速的历史新高。一季度超强增长主要是2020年1-3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下滑40.8%的低基数效应。其次是新能源车的增长贡献度不断加大,贡献一季度同比增速6个点。
2.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3月厂商批发销量183.8万辆,环比2月增长61.6%,同比去年3月增长83.3%,较19年3月下降4.6%。
1-3月累计批发销量500.4万辆,同比增长77.2%,较2019年下降2.9%。近期厂商取消库存考核等约束,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不高。
3.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3月乘用车生产182.1万辆,同比2020年3月增长86.0%,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95%,合资品牌生产增长94%,自主品牌生产增长78%。
1-3月累计生产481.7万辆,同比2020年增长87.5%。近期芯片影响生产节奏,但各大厂商适应了过紧日子,施放更多的灵活措施稳定产销。
4.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今年的去库存明显,部分厂商取消库存考核,3月厂商库存持续下降。3月末厂商库存减少2万辆,渠道库存减少1万辆;2021年1-3月厂商库存减少19万辆,与历年1-3月减少库存幅度相近,形成连续4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
2021年1-3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34万辆,较2020年的1-3月去库存32万辆水平稍高。随着上游芯片短缺的问题不确定性增大,部分整车企业的精益生产方式也受到上游关联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质疑,库存既是万恶之源也是是生存之源。在终端销售层面,或有进一步推动去库存、折扣回收等现象。
5.狭义乘用车价格走势特征
2021年乘用车市场价格走势总体平稳,整个车市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促销增大的情况。2020年1-3月度整个车市处于在疫情下的冰封状态,3-5月冰封之后恢复市场,持续保持原有运行特征走势,既没有爆发式的促销增长,也没有供不应求的促销大幅收缩。6-8月的车市促销逐步加大,同时也有一定的新品推出,9-12月价格促销增加的不大,但也没有出现历年的价格冬季明显回收现象。
今年的1-3月的综合加权终端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在12%的促销水平。
6.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1年批发增速稍强于零售。2021年1-3月SUV零售同比增长65%,仍相对稍强。其中B级SUV同比去年增95%,A级SUV同比去年增73%.自主的长安、长城等SUV表现突出。
7.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2月增长53%,相对2019年3月增长2%。3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5%,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3%,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8.疫情下自主的表现艰难
2021年3月豪华车零售环比2月也是大幅增长,同比19年下降6%,传统车平缓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2021年3月份自主品牌份额39%,较前几年的份额仍改善较大,份额年末拉升,稍好于19年水平。自18年2021年3月以来,连续20个月的自主品牌份额都同比下降较大。19年的全年份额下降速度仍然较大。20年的疫情下的自主品牌份额2-3月回升。随后4-7月下降较大。
去年4月开始的救市政策出台,行业利好。自主4-6月开始剧烈下滑,原因是合资和豪华的恢复较快。近期自主恢复也是新能源的贡献较大。
9.2021年3月品牌产销特征
3月豪华车零售27万,同比增长86%,环比2月增长60%,但相对2019年3月增长51%。豪华车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体现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3月自主品牌零售65万辆,同比增长66%,环比2月增长43%,相对2019年3月下降12%。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39.2%,较同期份额下降1.6%;但国内零售份额37.1%,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经过苦练内功、补强短板之后,在产品、营销、服务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长安、红旗、长城、奇瑞、蔚来等品牌同比高增长。
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2月增长53%,相对2019年3月增长2%。3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5%,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3%,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10.新能源与传统车走势对比
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0.5%,1-3月渗透率8.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1.3%。
二、宏观经济和汽车走势
1.国家政策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标准调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调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标准的通知,具体如下:各车辆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GB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于2021年2月20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标准实施日期为2021年7月1日。一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检验项目,要求提供符合GB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检验检测报告;二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检验核算项目,按照GB/T19233-2020《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或按照标准要求利用产品国六排放检验测试数据确定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此报告仅用于相关产品补填“WLTC燃料消耗量核算值”。
《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正式发布
2月26日,《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在京发布,旨在促进汽车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广优秀的汽车半导体产品,促进汽车企业与半导体企业的沟通对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表示,工信部将支持企业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加强供应链建设,加大产能调配力度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发布
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3—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B/T32694—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GB/T18386.1—2021)等3项标准。
28部门: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站)布局应用
国家发改委等2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开展车联网电信业务商用试验。适应新能源汽车和寄递物流配送车辆需求,优化社区、街区、商业网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周边地面及地下空间利用,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加大充电桩(站)建设力度。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低速车将升级为乘用车,新国标或于9月发布
3月23日,工信部牵头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讨论会会议纪要曝光,《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修订版或将于9月份发布。《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修订版,将增加微型低速电动乘用车定义,不在单独出台低速电动车标准。低速电动车不纳入双积分并且没有补贴。
2021充电桩展会:海口今年将建5720枪充电桩
海南省发改委印发《海南省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配计划的通知》明确,今年我省充电桩建设任务为10000枪、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为25000辆,其中海口将完成5720枪充电桩建设,14793辆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
根据《通知》,全省共分为3个区域,其中,海口属于全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I类区域,也是全省重点发展区域,全年将完成5720枪充电桩建设、全省占比57.2%,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为14793辆,今年新增车桩比为2.5:1。
加快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成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于日前正式主持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ICV-2035)成立座谈会。
辛国斌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阶段,为有效汇聚各方力量、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成立了推进组。
交通部:2022年初步构建车联网应用标准
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指南》提出,到2022年年底,制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交通运输部:2035年实现市区1小时通勤
3月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交通运输部提出,2035年,我国将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要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工信部:关于开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鼓励参加下乡活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双品网购节”,支持企业与电商、互联网平台等合作举办网络购车活动,通过网上促销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参与活动汽车企业及车型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吉利控股、长城汽车、北京新能源汽车等。
工信部:四项举措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肖亚庆部长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质量。二、促进融合。 三、优化环境。四、扩大开放。
发改委:鼓励充电桩企业下调充电服务费
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再次提出,要继续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发改委等: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
发改委25日消息,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证监会等28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同时,加快制订相关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有序推动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在产业园区等特殊场景落地和示范。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工信部:2016-2019年新能源车国补清算终审共41.6亿元
3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过审车辆情况进行公示。2016-2019年,此次公示涉及车辆合计为423,345辆。2016-2019年,此次公示涉及补助金额合计为416,215万元。
国家市监总局: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新能源车充电桩强制检定工作
3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民生计量专项行动的通知》: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试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强制检定工作。
国务院: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2.地方政策
海南:2025年,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在2.5:1以下
3月31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开版)》。至2025年,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在2.5:1以下。
杭州轻卡指定车管所上牌上牌难度升级
现在杭州轻卡销量一片惨淡。一方面,一部分已经交钱买车的用户,因为没法上蓝牌跑货运,已经面临和经销商退车的局面。另一方面,一部分有进城需求的用户想要买蓝牌,但因为上牌问题卡的比较严,还在持观望态度。。
河北鼓励国四柴油货车淘汰
河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其中对货运行业提出这些要求:鼓励淘汰国四,6月底前国三淘汰收尾;推进重型柴油车加装尾气过滤装置,开展路检路查;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北京恢复跨城出租/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3月15日,在北京市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北京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3月16日开始实施。在坚持外防输入基础上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优化防控措施,优化进京管控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行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恢复进出北京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北京: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监督石化、电子等重点行业企业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推进工业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低碳化改造。推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开展新能源汽车废弃电池等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
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印发
在治污减排方面力争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4%,将修订完成《成都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全市新增(含更换)的网约车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与此同时,今年成都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确保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相匹配。
山东:提早淘汰剩余国三营运柴油货车
近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得知,山东将提早淘汰剩余国三及以下中重型营运柴油货车,或涉及65万辆!
据悉,在调整运输结构上,山东将大幅提升公转铁”“公转水”周转量;2021年,将提早完成剩余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逐步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根据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2021年淘汰的国三柴油货车最高可补贴2.56万元。
根据2020年有关消息来看,山东省预计淘汰国三及老旧柴油车总淘汰目标近80万辆,根据《山东省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山东地区2020年底将实现淘汰154191辆的淘汰目标。这也就意味着,2021年大概有接近65万辆国三车需要淘汰。
上海:抢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发展高地
3月2日,第四届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智慧出行专区宣介会顺利召开。上海计划抢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下一步,上海市将从五个方面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产业新生态;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创新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使用便捷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全面开放重点区域应用场景落地;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深圳: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管理
《深圳经济特区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管理,经营者及驾驶员泄露乘客个人信息,或者经营者及乘客违法使用驾驶员个人信息的,将被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此外,此条例(草案)还提到了取消出租车颜色和运营区域限制,以及驾驶员从业年龄延长等。
深圳公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3月23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制定了新的条例。
深圳人大表示新的条例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将进一步放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相关条件、完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规范;另一方面基于目前末端配送、自动清扫、港区无人集卡等应用场景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无人巴士、出租等应用场景的技术可能在未来3至5年迎来爆发式发展的行业态势研判,对智能网联汽车管理进行全链条规范,为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据介绍,目前,深圳已在全市9个行政区域(除罗湖区和深汕合作区)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144.69公里,发放道路测试牌照14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达18638公里。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草案修改稿指出,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天津:将在居民小区建设公共充电桩2,000台
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天津市2021年20项民心工程》,其中提出要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增建新能源机动车充电设施,在居民小区建设公共充电桩2,000台。
天津延缓国五上牌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六阶段国家重型汽车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公告》中提到,在2021年7月1日(不含)前已销售并开具机动车统一销售发票的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可于2021年10月1日(不含)前注册登记。
郑州力争新能源货车达3万辆
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郑州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方案》明确建立以标准化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为主体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加快存量轻型、微型燃油货车更新替换为新能源货车,力争至2021年底新能源货车达到30000辆;大力推进新能源货车充电桩建设,全市各类充电终端达到25000个,基本保障新能源货车充电实际需求;优化新能源货车路权政策,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
三、汽车产业运行特征
1.21年3月汽车消费走势回升巨大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554亿元,增长32.5%。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4.4%。从环比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
18-19年的汽车消费相对低迷,入门级消费依旧不足,中高端消费升级表现突出。2020年的汽车消费在年初受到春节因素影响,7月后随疫情改善逐步回升。2021年汽车对消费贡献为正,但增幅不大。
2.2021年1-3月汽车产量回稳
分产品看,3月份,612种产品中有505种产品同比增长。汽车251.7万辆,增长69.8%,其中,新能源汽车23.3万辆,增长237.7%;发电量6579亿千瓦时,增长17.4%;原油加工量5979万吨,增长19.7%。
今年1-3月的汽车生产638万台增长82%是较大的增幅,其中轿车的增速82%,也是很好的高增长。
3.21年汽车增加值高位起步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4.1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0%。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
21年3月的汽车增加值40%,虽然基数低,但仍处近期高位,好于去年走势。18年汽车业增加值增4.9%.,19年汽车业增加值1.8%,是低于制造业增加值平均水平,今年增速回升,56%的水平,折算后仍是高位,为制造业稳增长贡献较大。
4.3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2万增56%
分产品看, 3月份,汽车日均8.1万辆,增长90%,考虑到20年3月的4.7万的较高增长,今年增速的环比表现相对较好。
3月份日均轿车生产2.8万台,同比增长65%。轿车去年3月日均1.8万台。今年由于市场需求回暖,1-3月生产走强较好。
近两年商用车强,乘用车弱。20年消费结构进一步不利于消费,轿车生产增速偏低,弱于汽车平均增速,SUV的生产增速低于汽车总体增速,成为抑制消费的低迷因素。
18年全年生产新能源车130万台,较17年增4成。18年新能源乘用车100万,继续保持较强的高增长走势。19年生产119万台新能源车,增速-1%的偏弱。20年1-12月生产146万台新能源车,增速17%的回暖较好。今年1-3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55万,增长313%是很高的增长。
5.21年3月汽车投资力度负增长
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比2019年1—3月份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
2021年3月汽车投资回暖明显, 新能源降温导致汽车行业投资低迷问题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