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售后服务第83期
发布时间:2012-03-28 10:52:55    浏览量:5807次    
新 闻 概 要
1. 油价上涨推进改装潮 专家称改装车保险或受影响
2. 交强险赔偿范围扩大或引保费上涨
3. 自驾遇险 求助车险也可获救?
4. 车内污染超标造成损失或可索赔
5. 宝马公司宣布在全球召回130万辆汽车
6. 巧借政策“东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谋发展
7. 联名打压 美国叫嚣中国零配件“威胁论”
8. 通用融资部门IPO悲观 美政府欲对其分拆
9. 吴冠锦:汽车维修连锁?没戏!


1.油价上涨推进改装潮 专家称改装车保险或受影响
        针对能源价格的变动,有一类车的改装就是节能改装。性能和油耗可能是呈正比的,性能越好,油耗越高,这是一般人理解的。但是现在我们也有改装是所谓的“安全改装”或者是“节能改装”,通过改装达到节油的目的,有这样的一些改装。
        实际上,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改装汽车作出了限制:汽车的型号、发动机型号、车架号不能改,不能破坏车身结构;汽车改变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必须交验汽车,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还要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车贴面积不能超过车身总面积的30%,超过了就必须去相关部门报批;车的外观不能大幅改动,要求与行驶证上的照片基本保持一致。在这些限制之内,能做哪些合理的改动可以起到节油效果呢?
        改变电脑控制系统就是我们车上说的ECU系统,调整对供油和发动机进气量的变化来达到省油的目的,这也是可以的。商家他们会根据你的习惯来设定,比如说你希望达到一个5%-10%左右的油耗,他会根据这个来调整。ECU的改装成本从3千到8千不等,有可能车它越豪华,改装的成本会越高。
        仅上周一周的时间,安徽、山东、河南等地都爆出对汽车“油改气”行业生意火爆,骤然升温的“油改气”,靠谱么?
        我们现在了解到国内像威海、成都、重庆还有株洲等这样一些城市,他们当地交管部门是允许针对私家车进行“油改气”的,但是北京或者其他大多数城市没有这样的政策。有些地方允许改装,有些地方不允许改装,必然导致标准不统一。在没有统一规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不会针对这样一些车辆进行承保。
        哪些车适合改?首先是一些经济型轿车,这些车本身电脑对油路的控制不是十分精确,像这种车是可以去改的。但是比如我开一个宝马,然后我去改成天然气,本身原车电脑对油路的控制十分精确,它会根据车不同的状态来控制喷油的脉宽,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改成天然气的话,其实原厂设定的电脑对天然气这个调校是无效的。很多车主说改了天然气之后没劲,这也是普遍会存在10%到20%左右的一个动力下降。
        另外,如果真有朋友想改一改自己的车,又该如何选择一家让人放心的改装店呢?对此,吴中华也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是要看这个店面形象,比较专业一点的可能相对而言整体的店面形象也会更好一点;另一个,看技术人员的水平,比较专业的改装店,或者比较大的改装店都有一个特点:它们大量代理国外一些改装品牌,如果说它能拿到很多的一些改装品牌的代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证明了它们的资质,相应的证明、证书这个很多改装店都是有的。


2.交强险赔偿范围扩大或引保费上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醉驾、吸毒驾车、改装车等伤人情况,保险公司要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社会广泛的争议。
        与众多法规出台呼声一片倒不同,本次关于醉驾伤人等新规的争议,形成支持者和反对者不相上下的格局。
        业界认为,人性化救助适宜用救助基金的方式执行,通过保险方式进行救助受害人,势必引发保费水涨船高,将损害守法保险人的投保权益。此外,其引发的间接影响,也会助长违法驾车行为的大量发生。
        解读:交强险赔偿范围扩大或引发保费上涨
        记者对比现行的交强险条款发现,当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保险条例》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驾驶人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等四种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仅需垫付受害人医疗抢救费用。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公司不负责垫付和赔偿。
        与此前规定相比,意见稿在赔偿范围和限额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赔偿范围由原来的医疗费用延伸到死亡赔偿金、医疗费用和财产损失等三大类,赔付最高限额从此前的1万元到现在12.2万元。
        有不愿具名佛山保险业界人士分析,虽然此举更好地保障受害者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酒驾、毒驾、无证驾驶等行为。
        同时,此举将引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大涨。“之前条例强调的只是垫付,而现在则是主张先行赔付。”虽然保险公司赔付之后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偿,但追偿成本会很大,部分甚至是不可能追偿的。此外,在交强险持续多年巨亏的前提下,其保费必然会再次面临提价。数据显示,交强险运营历年来处于亏损状态,自2006年7月至2008年年底,交强险承保亏损37.4亿元,2009年承保亏损53亿元。而去年8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交强险经营亏损7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


3.自驾遇险 求助车险也可获救?
        近日,一则标题为《宇宙地镇很黑村》的帖子蹿红网络,讲述几个自驾爱好者旅行途中,因燃油耗尽,在内蒙腹地一个叫做“很黑村”的地方抛锚。困境中想到向保险公司报险,希望能从出险人员的车里获得少量汽油,而拨通平安保险的电话后,却意外的发现,保险公司本身就提供免费救援服务,最终化险为夷。
        这几名游客是幸运的,不光因为有保险公司提供了免费救援服务,燃油耗尽也叫停了他们危险的脚步。帖子中的另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警觉,除了燃油耗尽外,这辆车还出现了刹车反应迟钝的状况。这是由于连续下坡时,刹车使用过度导致刹车片过热引起的。与燃油耗尽相比,刹车失灵可能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专家提示,下山过程中不能单靠刹车控制车速,正确的做法是适当降档行驶,车速会在发动机的牵引下得到控制。
        平安电话车险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往年的应急救援服务记录显示,燃油耗尽、电瓶电量不足、爆胎等状况是车主呼叫救援的主要原因。春季出游前,检查车况是必备工作,除了燃油量及备胎外,机油、防冻液的损耗情况也要检查,如需长途旅行也可提前进行保养。”
        异地事故应及时报险
        除车况不佳会给旅途带来麻烦以外,如果发生异地事故,又没有正确处理,也可能给车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异地出险的麻烦主要集中在定责、定损两个环节上,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给车主造成额外的损失。其实,如果车主不了解相关理赔条款,无论您在什么地方发生事故,平安的客户只要在第一时间拨打服务电话,都能够获得专业的事故处理指导,避免额外损失。”平安负责人这样说。
        政策推动服务升级
        为使广大百姓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车险服务,保监会正在与各大企业积极完善相关工作,国内知名险企纷纷表态要提高理赔服务标准。平安将“一袋式”上门代办理赔服务范围扩大至万元以下,并承诺将在全国统一理赔单证标准;太平洋承诺,运用3G技术缩短理赔周期;中国人寿承诺,3万元以下赔案当天理赔;大地财险承诺,建立车险理赔服务举报奖励制度等。
        此外,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车险理赔中被称为“霸王条款”的“无责不赔”将被叫停;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放弃代位求偿权的方式拒绝对机动车损害进行赔偿;另外,“高保低赔”现象将随着相关市场的完善而得到规范,车险市场乱象得以治理。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车轮业已启动。
        根据《通知》要求,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阳光财险、安邦财险、永诚财险和华泰财险6家可能具备资格参与到商业车险费率和条款的自主拟订;而对于其他的财险公司,一般均参考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条款和费率进行车险产品的设计。
        在政策的推动下,车险费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励。目前,车险市场价格已经高度透明,未来竞争的焦点势必要落在提升服务品质上,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服务。


4.车内污染超标造成损失或可索赔
        据权威机构检测,70%以上的汽车车内有害物质浓度都超标,尤其是一些中低档的汽车,超标率更是达到90%以上。车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汽车自身,原因是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后,就直接进入市场,而安装在车内的一些如仪表盘等塑料件、地毯、车顶毡、橡胶、皮革、涂料等物件都未过有害气体释放期,会直接造成车内空气污染。二是车内的装饰材料,绝大多数消费者在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装饰过程中无疑要使用诸如柔软剂、胶粘物等化学制品,它们释放的含有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也必然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同时,由于汽车内空间狭小,密闭性高,这些有害气体难以挥发,从而形成刺鼻的“车味”。
      实际上,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却隐藏着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长期待在这些被有害物质污染的环境中,轻则造成头晕,恶心,过敏,气喘等,重则引发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引发白血病等疾病。
      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实施的《指南》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技术进步而制定的。该《指南》对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有明确的参考标准。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共确定了8种车内常见的毒害物质,分别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并且《指南》首次对这8种毒害物质浓度值作了设定,其中,苯≤0.11mg/立方米、甲苯≤1.10mg/立方米、二甲苯≤1.50mg/立方米、甲醛≤0.1mg/立方米、乙醛≤0.05mg/立方米。
        经销商:“新车有气味是普遍现象”
  西宁市某4S店工作人员周女士表示,目前该店既没有接到有关执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也没有听说这项标准。对于新车内有气味的问题,她表示这属于“普遍现象”,销售多年并未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这类问题,他们也没有办法降低车厢里的气味浓度。如果嫌气味太冲,可以经常将车窗打开通风。作为汽车经销商,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这些,除非生产厂家有办法降低汽车配件材质里的气味,这才是关键。
        律师:“毒气”超标造成损失可索赔
      《指南》的发布,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但业内人士指出,以“GB/T”打头的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没有被强制要求对车内空气进行出厂前检测。
      不过,青海恩泽律师事务所律师鲁卧林认为,《指南》的出台意味着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将有法律依据,这是完善某方面的国家标准、社会进步的体现。长期乘坐汽车的车主如果怀疑自己的健康问题与车内空气质量有关,可以将《指南》作为一项依据,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维权。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属于产品质量问题。”鲁律师表示,消费者购车后可以申请相关权威机构依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的标准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车厢内的有害物质浓度超标,可以向生产厂商提出质量异议,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保护协会调解或人民法院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宝马公司宣布在全球召回130万辆汽车
        新华网柏林3月27日电,德国宝马公司26日在慕尼黑总部宣布,因汽车电路故障,在全球范围召回130万辆宝马汽车,仅在德国就涉及29万辆。
        这次召回的车型包括宝马5系列和6系列,生产日期从2003年到2010年。
        宝马公司说,后备箱电瓶电缆包裹层没有正确安装,可能造成电气设备故障以及启动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烧焦和火灾。不过,宝马公司表示,尚未接到任何因为这一缺陷而引发交通事故或者人员伤亡的报告。
        宝马公司发言人说,这是公司“最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行动。


6.巧借政策“东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谋发展
        据海外媒体报道称,上周五188名美国议员声称:中国推行多条政策为汽车零部件厂商创造不平等贸易优势,包括限制进口海外汽车零部件,并向本土所产的汽车零部件提供补贴等,“这些策略已经奏效。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迅速增长,自2000年来增加了约900%。”
        这一“惊人”的数据来自美国制造业联盟。这个2007年创立的行业组织,与美国钢铁联合会等组织一起,持续推动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贸易制裁。
        率先爆发的就是“轮胎特保案”。2009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从价特别关税。
        随后,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钢轮毂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又拉开帷幕,并于2011年3月裁定中国钢制车轮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钢制车轮时存在倾销以及出口补贴行为。
        2012年1月底,美国制造业联盟与工会公布报告称,2000年以来美国汽车业因为中国损失了4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如果中国不停止非法贸易行为,还有160万个美国汽车零配件业的工作受到威胁。正是这份报告引发了美国两党议员的“强烈”共鸣。
        “美国对于中国零部件的制裁措施,的确对我们的出口带来很大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陈康仁坦言,“长期以来我们出口产品的价格就非常低,再加上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环境恶劣,利润已经接近冰点,如果再采取制裁措施,开展对美贸易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外与国外的“诉苦声”不同,外资汽车零部件商在中国市场却如鱼得水,不仅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销量和利润率也同步攀升。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占有中国市场75%以上的份额。在华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达到1200家,全球前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7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在华贸易。
        其中,美国在华的零部件企业表现突出。德尔福、博格华纳、江森自控、康明斯等跨国公司均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工厂,逐步提高中国市场占有率。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则在市场面前节节败退。
        据了解,在德尔福最有优势的动力总成领域,其在华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名全国第二;从与整车配套的角度来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合资公司东风康明斯生产的500匹马力以上的柴油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也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伴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中国市场也成为美国跨国零部件巨头利润的重要增长点。根据德尔福公布的数据,2010年该公司在亚太区的销售额为30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来自中国;2011年其在中国的发展更是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1%。
        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艾博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亚太区的销售份额将占到德尔福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将成为增幅最大的地区。
        另一家发动机制造巨头康明斯也毫不逊色,康明斯23个发动机系列中已有14个在中国本地生产,共建立合资工厂4家。2011年,康明斯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37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它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与外资零部件企业的风光相比,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都已经被逼退至行业边缘。
        究其原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国际环境只是一方面,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出口零部件竞争力差,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太少。”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贸易总额为660.4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10.52亿美元,进口额为249.90亿美元,贸易顺差160.62亿美元。从出口额来看,占比最大的是行驶系统零部件,占进口总额的42.28%,而在行驶系统零部件中,轮胎的出口总额占到该项出口总额的67.7%。
        同时,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目前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的出口总量虽然只占我国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但是出口额却占到70%。
        “产品的技术含量很低,利润率低,渠道混乱、技术标准低等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陈康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建议,“面对两难的困境,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强化品牌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应该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当下中国通用零部件的骨干企业就有200多家,中小型企业数不胜数。缺乏促进具体政策,谁又来引领这些企业开展整合工作?这是阻碍零部件行业做大做强的一块绊脚石。


7.联名打压 美国叫嚣中国零配件“威胁论”
        据了解,去年3月,美国两家钢轮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起申请,要求对中国输美钢制车轮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初步裁决,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存在倾销。
        就在美国商务部就中国输美钢制车轮作出裁决前3天,3月16日,188名美国议员联名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打击中国零部件产业。
        “当美国汽车制造商逐渐复苏之时,汽车零配件行业却面临严重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事态进一步恶化。美国汽车行业75%的就业岗位都倚赖汽车零配件,如今各州汽车零配件产业都岌岌可危。”据外媒报道,这188名议员在给奥巴马的致信中称,中国通过制定众多政策,让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拥有不公平贸易优势。这些政策包括中国对外国汽车零部件进口设限,对本土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提供补贴,导致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价格低廉。
        弱产业为何频频“被威胁”?
        原因一:借贸易施压上演“政治秀”
        据美国制造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总计价值620亿美元的中国汽车零配件冲击进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在该领域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850%。仅2011年逆差便近100亿美元。反之,美国对中国的同期出口额只有76亿美元。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鲍勃·金在一项声明中称,中国政府的补贴是美国汽车行业工人失业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来自墨西哥汽车行业的竞争。
        然而,“中国零部件出口导致美国政府所说的贸易逆差”这一说法却很难站住脚。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零部件产业出口中,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但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并且,合资、独资企业的零部件产品主要出口到OEM市场,自主品牌企业主要出口到售后市场。
        “美国政府这么做还是为了拉选票,奥巴马对中国越强硬,骂得越厉害,似乎就越容易成为焦点,越能受到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本报表示,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想促进工业回流,把企业在海外生产的环节转回国内,尽管这并不管用。
        原因二:美保护本国产业削弱对手
        除了获取政治筹码,通过相关制裁政策,限制中国零部件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以压缩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零部件产业整体还相当弱,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然而,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零部件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最近几年,中国零部件企业频频收购海外零部件企业。
        这其中,包括3月13日,河北凌云工业集团正式收购全球最大车锁制造商凯毅德,这意味着河北凌云将拥有汽车门锁业务的核心技术,双方合并后年营业额或达10亿欧元。此外,还有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北京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相关设备、北京天宝收购通用汽车Nexteer转向系统业务、中信戴卡轮毂公司收购德国凯世曼铸造公司、中航工业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等等。
        “美国叫嚣中国零部件威胁论,也是为保护本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而削弱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也对日本汽车产业采取过类似的行动。”张志勇表示,中国廉价零部件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零部件行业已经变得足够强大了。


8.通用融资部门IPO悲观 美政府欲对其分拆
        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财政部欲将通用金融服务公司至少分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将是Ally的汽车金融部门,另一部分是在线存款部门,后者在去年年底时拥有280亿美元的零售存款。投资者埃利奥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致信给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董事会时也建议出售。
        通用金融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卡朋特(Michael Carpenter)以及公司董事会反对美国财政部的分拆要求。另外,美国财政部又不愿意逼卡朋特出售公司。美国财政部持有通用金融服务公司74%的股份。美国财政部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我们支持该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并将继续与他们密切合作。”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马特-安德森(Matt Anderson)拒绝对该公司IPO成功与否进行置评。Ally公司发言人吉娜-普洛亚(Gina Proia)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与我们履行支持汽车业恢复及完全偿还纳税人的投资的使命是一致的。这些便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消息人士称,虽然Ally的正式IPO过程尚未开始,但该公司高管、董事以及许多帮助该公司进行IPO的金融和法律顾问都在研究财政部的意见。
        根据美联储13日公布的报告,在美联储对19家银行进行的银行压力测试中,Ally的资本比率比较低。消息人士曾在上个月表示,在未来几周,Ally很可能使旗下按揭部门Residential Capital破产并可能在法院监督下出售部分资产。该公司还可能会失去与克莱斯勒集团达成的汽车贷款协议,因为克莱斯勒正在寻求富国银行、桑坦德美国控股有限公司(Santander Holdings USA Inc。),这些银行可能取代Ally。
        两名消息人士表示,财政部已建议Ally考虑向通用汽车出售其专属金融业务,并将剩下业务出售给一家传统银行。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除非Ally解决好旗下Residential Capital LLC (ResCap)抵押贷款部门的问题,否则通用汽车及其他公司不会对收购交易感兴趣。通用汽车发言人吉姆-凯恩(Jim Cain)拒绝对此置评。


9.吴冠锦:汽车维修连锁?没戏!
      在现今4S店大行其道的汽车流通业里,还有一个极具诱惑的概念:汽车维修连锁。很多关注汽车业的风险投资人,只要一听到有维修连锁的概念,马上兴趣大增。在他们看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蛋糕实在太大,如果有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可以成功复制,只要能从4S店那里抢来哪怕只有10%的份额,那这个投资回报率就是惊人的。
      深刻感受4S店投入大、收费高的弊端,笔者也曾经是“维修连锁必将崛起”信念的坚定支持者,并投入很大精力进行了尝试。尽管历时三年的尝试并不能算失败,但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入思考总结,笔者认识到:维修连锁在中国基本没戏。任何商业模式可以大行其道,都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缺一不可。
      看天时。目前4S店模式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这种模式不但没有出现颓势,反而因为在厂家向三、四线城市扩张的战略下而加快了布局。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不管4S店模式有哪些缺陷,中国人已经历史性买了单,谁也不能忽视这个既成的历史事实。比较靠谱的思路是围绕着4S店这个主体模式修修补补,而不是试图用类似维修连锁的思路去对抗。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反垄断法》尚未对汽车产业产生实质影响,无论是配件供应,还是维修技术、专用工具,没有厂家支持的维修连锁必将遇到重大的障碍。即使有一天这些困难解决了,但转变消费者观念也不是旦夕之功。
      看地利。在城市化进程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需要较大营业面积的维修连锁店想要用合适的价钱取得合适的经营场所难度极大。人们诟病4S店占用较多土地,然而4S店往往建在城市外围,其取得单位土地租金远远低于需要建设在更靠近市中心的维修连锁店。另一个大麻烦就是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评价。在靠近商业区的维修连锁店里,钣金喷漆这样的工种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然而这是维修连锁店最容易突破品牌技术壁垒,同时附加值较高的业务种类了。
      看人和。维修连锁能吸引客户的模式优势就是简单快捷,价格实惠。然而优惠的价格需要更低的成本来支撑。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硬件投入较低的维修连锁较之4S店运营成本一定更低。其实不然,除了前面谈到的地租问题外,人力成本高也是大问题。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想请到合适的修理技工一点不比4S店付出的成本低。人力成本高,利润微薄,为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
      与其他行业相比,维修连锁店的管理是异常复杂的。即使有高人摸索出成功的单店模式,想要大规模复制,也是一件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复杂的管理相比,不太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中国出现美国式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维修连锁企业,没戏!
上一篇:售后服务第82期 下一篇:售后服务第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