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乘联会论坛】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瞻顾
发布时间:2022-07-05 16:08:36    浏览量:9336次    
临港,是上海日出最早照耀到的新城,也是一座孕育着世界级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梦幻之城”。2021年12月26日,在业界的注视下,首批200辆耀芒珠光白、洋溢科幻灵气的智己汽车L7 Beta体验版缓缓驶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临港智能工厂生产线。随着智己L7 Beta体验版的下线交付,一个创新技术落地、用户产品投放、数据驱动迭代、成熟应用普及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开发链”正在产业体系内形成。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这款豪华智能纯电动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袂打造智己汽车(IM)的“开山之作”,也是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书写“十四五”开局篇章的“神来之笔”。智己汽车作为体系能力的集成,不仅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载体,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合作平台,并得以全速驶入“十四五”新赛道。

智己:里程碑与冲锋号的交汇

关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业界的共识是转向智能化。如果说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上半场”是电动化,那么“下半场”将是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智己汽车正是这“上半场”与“下半场”交集的跨界颠覆。与以往任何一次新车下线不同,智己L7 Beta体验版下线并非是“智造”的终点,而是自我迭代、与用户交流的起点。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所说,智己汽车的下线交付既是里程碑,更是冲锋号。

智己L7 Beta为用户带来“零焦虑”的纯电自由,标配93千瓦时大容量电池,搭配0.21超低风阻系数,实现700千米以上长续航表现。“预、导、构、隔、疏”五重防护,让动力电池达到“不自燃”的高安全标准,为用户带来安全无忧的智电出行体验。首推的无线充电技术支持最大11千瓦充电功率,配合智能泊车,让用户享受高效、快捷的补能新体验。它以无忧续航、豪华级超跑性能等科技实力,描绘未来智电出行的全新图景。

智己L7 Beta在下线并交付给系统测试用户后,即可启动覆盖全国9城的“都市巡游”,开启真实环境中数据驱动全旅程优化过程。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此举称为“数据煲机”,这意味着跑在真实道路上的智己汽车将通过云端把数据回传到数据工厂,以软件迭代升级的方式让汽车不断演化。智己汽车这一全新范式重新定义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开发流程的新标准,这也是它与传统汽车在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差异点。

后顾“十三五”的蓄势赋能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298.7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4%的份额,其中纯电动汽车(BEV)、插电混合式电动汽车(PHEV)、氢燃料电动汽车(FCEV)分别销售了200.8万辆、96.9万辆和9601辆。2016—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共销售905.8万辆,其中BEV、PHEV、FCEV分别为614.5万辆、288.0万辆、3.2万辆。新能源汽车平均销售增速超过42%。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其中,BEV保有量为685万辆、PHEV保有量为335万辆。

  •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战略举措。2014年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十三五”期间,中国生产了519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约80.8%为BEV、19.1%为PHEV、0.1%为FCEV,上海地区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6.4万辆。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拥有全球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政策引导下,BEV成为主要发展技术路径,而混合动力汽车(HEV)作为过渡方案划归为节能汽车。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

  • 新能源汽车生态状况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态越来越好。202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联行科技携手全国充电运营商推出“联行模式”,可实现运营商数据之间的“双向”互联互通,在优化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的同时,推动新能源充电设施行业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年初,联行科技互联互通平台合作运营商超过150家,总计接入充电设施49万个,覆盖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85%。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动车的拥车成本将逐步降至燃油车的水平之下。此外,在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将有望赶超燃油车续航里程。

  •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

“十三五”期间,上汽集团累计投入200亿元开发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技术领先、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矩阵。2016—2020年共投放65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6款、纯电动汽车44款、燃料电池汽车5款。部分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

2014—2018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5年保持翻番式增长。2019年,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的环境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仍保持在30%。2020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 32万辆,同比增长 73.4%,集团排名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向“新”出发的征程中,上汽集团在内部孵化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零束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科创小巨人”,在外部投资了Momenta、地平线、宁德时代等明星企业,仅“十三五”期间就有15家被投企业上市。在电池电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电驱动核心部件、电驱系统等领域,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英飞凌、麦格纳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


2018年10月19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合资投建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该项目总投入为170亿元,规划年产能30万辆,将生产基于德国大众最新电动车平台,包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产品。


2018年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美国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该项目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是国内电动车外资股比开放以后的第一个项目,同时也是美国特斯拉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超级工厂。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生产总交付量为46万辆,占其全球交付量近一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地区已经聚集特斯拉、蔚来、威马、理想、天际、爱驰、智己、飞凡、华人运通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未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入局者加入。因此,关乎新能源汽车人才、资源、产品、技术储备、服务等层面的竞争非常激烈。


前瞻“十四五”的厚积薄发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面向“十四五”发展目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主要体现于政府政策取向和汽车企业的创新发展及通力合作等方面。


  • 政府部门政策取向


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其中,《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二是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三是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实现。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


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布局持续优化,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基本建成。充换电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五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管体系基本成熟。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企业科技与创新战略


上汽集团的创新转型正在全面提速。2018年,上汽集团调整提出“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进入“十四五”后,进而提出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上汽集团规划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领域投入3000亿元,全力推动创新转型发展,加速构筑以电动智能网联为特征的汽车新赛道,通过电动智能网联汽车集成诸多高新技术,打造融交通、通讯、娱乐、办公、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终端。上汽集团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集团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2022年3月1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在做好“技术底座”(即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相对底层的隐性技术)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定制”。上汽集团将通过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贯穿创新链条,把众多创新业务、资源“联结”成生态闭环,形成合力,推动基础技术、整车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共性高价值模块、前瞻技术的研发,全力攻关移动智能新终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上汽集团继续推进以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聚焦用户最为关切的旅程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开发全新一代的轻量化、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等级的三电核心技术和覆盖主流细分市场的纯电动产品专属架构,并且瞄准全球领先水平,持续推进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升级,以技术进步提高新能源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水平。


上汽集团新能源商用车坚持打造数十款整车产品,覆盖个人家庭、通勤、城际物流/客运、城市物流、公交、专用车等全场景。上汽集团在鄂尔多斯建设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近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打造“北疆绿氢城”。


为顺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在智能网联化方面,上汽集团继续贯彻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推动智能网联产业链的能级提升。在场景主导方面,洋山港5G+L4级的智能重卡项目将实现2万标箱的准商业化运行。上汽集团还不断深化和中国移动、华为、嘉定区的5G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实现高速城区拥堵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的转化落地。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梯队,积极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如特斯拉、蔚来、威马、理想、天际、爱驰、智己、飞凡、华人运通、游侠、奇点、百度等,积极培育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卓越制造企业集群和生态圈。


2021年5月,由上汽集团、吉利、奇瑞和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牵头成立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得到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响应和加盟。该联盟的成员单位涉及电池、电机、车联网、软件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联盟形成共识: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链、固链、强链,必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的发展环境;高标准推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下一代汽车”升级;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时代风向标

智己汽车秉承“IM what I am——我自由我”的品牌主张,风靡市场,短时间内签约了100多家网点,迅速覆盖全国省会及重点城市。这个标志性的“新载体”项目,可理解为“电动化+智能化+新商业模式”,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潮流。正如欧阳明高院士所说,2020—2035年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突飞猛进、协同发展、三位一体、创造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产品和产业中国奇迹的新时代。通过“十三五”的蓄势赋能和“十四五”的厚积薄发,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汇入新时代的潮流。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政府推进支持下,背书于上汽集团创新研发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张江高科在集成电路、芯片、人工智能方面的积累,以及阿里巴巴强大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科技,智己L7的合力推出似乎印证了产业风向标:国内乃至全球高端智能化电动汽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来源:朱盛镭 乘联会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